太后满意的点头,对众人笑道:“以前哀家听闻这老八的王妃泼辣粗俗,善妒争宠,今日一见却与传闻半点不沾。
这份从容安定,淡然平和,还有这卓绝气质,可是半点也做不得假的,可见传言不实。
以后要再有谁胡乱造端王妃的谣,被哀家听到了,可绝不轻饶。”
众人心里一凛,不敢大意了,又都程云岚的淡定与气质所折服,不禁在心里暗自疑惑,倒底这传言错的何其离谱。
忙都点头称是,道:“太后说的是。可见这传话之人可恨,添油加醋,失了真实。”
太后又对程云岚道:“前些日了哀家听闻端王妃受了伤?可是真的?”
程云岚上前一步笑道:“云岚先谢过太后关心。云岚受伤是真,但只是我不小心撞了一下,如今早已没有大碍了。”
太后心里有些明白,她嫁入王府只三日,端王便又迎进了两位侧妃,又传出这些不实的传言,只怕她是受了委屈的。
但看她却并不趁机哭诉,心里便知她是知礼贤惠的。不禁对她更是满意。
只是王府里主母虽贤惠,却也不能让做妾的欺负到头上去。
便点头道:“哀家看你身子单薄,面色也有些苍白了。你们端王府的大夫虽好,只是还不如哀家专用的钱太医。哀家让钱太医明日去你端王府里,给你试试脉,开了药好好调理一番。”
她让自己的太医去给程云岚看病,倒并不只是看病这么简单,只是想要警告端王府里的人,自己还是看好这位孙媳妇的,而且她还是端王府的主母,不要不把她放在眼里了。
程云岚自己明白太后的这一份心意,忙跪拜道:“云岚多谢太后心意,云岚也明白太后之意,云岚定不会辜负了太后美意。”
太后见她如此聪慧,心里更是满意,点头笑道:“你果然是个聪明的好孩子。哀家便放心了。”
又道:“老六家的便是个老实孩子,也让哀家心疼。如今哀家看你们两个倒亲和的多,以后便多走动一些,也是一家子人的情谊。”
程云岚与瑞王妃便都应了。
程云岚看的出这瑞王妃心思单纯,并没有什么坏心思,与她相交便会简单一些,不会累人。
而瑞王妃却看她对小熙是真心疼爱,人又平和,倒与自己还能说的来,便也有心来往。
两人心里都有心,便相视一笑,自然明白对方的善意。
程云岚又对太后道:“太后,云岚有一个不情之请,不知太后能不能答应。”
太后便笑道:“好孩子,有什么话便说吧。”
程云岚便道:“太后,端王府里其她几位侧妃身子也是不好,云岚觉得王府里的大夫不够心细,能不能烦请钱太医明日一并给瞧了。”
正好,那位天天装病的杜侧妃,这下看你还能装到几时,倒要看看,你倒是真流了产还是假孕争宠。
太后心里一动,缓缓点头道:“也好,就依你吧。”
程云岚笑着俯身,道:“那云岚替府里侧妃们谢过太后。”
正在此时又听人来通报道:“太后,永宁公主来给太后请安了。”
太后呵呵笑道:“这个丫头,怎么这会儿才来。”
又道:“快传进来。”
程云岚便有些好奇,这位永宁公主到底是何人物,竟让太后也如此欢喜。
当日在酒楼上,可听人说她是京城四大才女之一,下的一手好棋,不会也像是自己认识的瑞王、端王和程云芸一样,只是传闻吧?
她便退到瑞王妃身边,悄悄问瑞王妃:“六嫂,永宁公主是何人?”
瑞王妃奇道:“你怎么连永宁都不知道?”
程云岚不动声色,道:“我在娘家时父亲不让我出门,也没人去我院子里说这些,所以很多事我并不知道。现在既然嫁入端王府,自然需要应酬,所以我想还是要弄明白这些事情的。”
瑞王妃天性纯良,倒不怀疑有他,只心里对她有些同情与怜悯。便小声对她解释:“永宁是前骠骑大将军申卓的女儿。骠骑大将军一生为宁朝征战,只有一女。
大将军战死沙场时,永宁公主才十岁,大将军兄弟亦战死,申家只剩这一根独苗。
因此皇上便封大将军的女儿申宁为永宁公主,养在太后膝下六年,太后将她当作亲孙女一样疼爱。十六岁时因为年纪渐长,住在宫里不方便,才搬到宫外。
她自请仍住在申家将军府里,又将外婆接到府里一并过活,如今府里只有她与她的外婆两人并一些仆妇们过生活呢。”
正说着,便有一女子走了进来,昂首阔步,目不斜视。身上墨绿衣裙干净利落,头上如墨黑发只用一根发带束着,神色冷然,只看向太后的眸子里含了几分亲人间亲昵愉快的笑意。
那女子便是永宁公主申宁了。
她上前对太后恭敬跪拜:“永宁给太后请安,愿太后身体康健,万事无忧!”
声音清脆爽利,与她的人一样的透着一股干净。
太后便颌首笑道:“你这丫头,怎么今天来的这么晚?还不快点起来,过来给哀家看看。”
她一笑站起身来:“是,太后。”
却又转身对瑞王妃与程云岚行礼:“申宁见过两位王妃。”
瑞王妃含笑说了声:“永宁公主客气了。”
程云岚也笑了笑,示意她不必多礼。又暗暗打量着她,见她眉毛比一般女子的要浓厚一些,眼睛不大,却有神,嘴巴微闭,显出她有些刚硬的性格来,一看便有些虎门之女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