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请跳转新地址 m.158xs.com

太上皇在兴庆宫练了一套养身拳法,完成了晨练后,用过早膳,就等着儿孙们前来拜见了。

诸王归国,自然是大事,而他们回来都是为了给太上皇祝寿来的,那自然得先进宫拜见太上皇这个正主。

如果不提前来拜见的话,到寿宴之上,一连串的人,怕是连话都不一定能和太上皇说一句。

祁元询虽然已经八十岁了,但是身体还是非常硬朗的,而且他觉得自己还能再活几十年,光幕预言的八十九岁,还远远达不到他的寿命极限。

这个且先不说,简而言之,今年他八十大寿,是难得的整寿,别说国内的藩王和宗室了,就是分封出去的藩王都拖家带口地回来要给他祝寿。

不是他自夸,按照他现在身体健康、头脑清醒的情况,凡是见过面的,听过名字和家世的,都还能马上对上这人的身份。

可是,他家生的娃委实有些多了。

光是他的子孙后代,儿子孙子加起来就上百个了,再算上曾孙甚至于玄孙,那真是“子子孙孙无穷匮”,关系再远一点,他只看了宗人府登记过的玉牒,他能记住人名都不错了,把人和脸对上,那实在是不可能的。

儿子和皇帝这一支的孙子他倒是能认全,其他的,就真的只看缘分了。

过生日前,祁元询的日常活动,居然有一大半是认自己的子孙后代,这实在有些黑色幽默。

崇王等人进京的时候,认人已经开始有些不耐烦的祁元询听说英格兰还派了使团来,立马来了兴致。

按照字辈,崇王祁宜偃是宜字辈,是祁元询的曾孙,祁宜偃的儿子祁古悊更是祁元询的玄孙,以祁元询的年纪,目前能看到的嫡系,最小也就到玄孙。

子孙数量多了是不值钱,但是对于太上皇来说,辈分小的子孙,也有辈分小的妙处。

从古至今,有多少帝王能见到自己的曾孙甚至于玄孙?所以,古字辈的王子们,在祁元询面前,都天然有几分宠爱在。

崇王等人进京后,要入宫面圣给太上皇请安,也是要走流程的,祁元询以自己想提前见玄孙的理由,让人将崇王排在前头,让人早点进宫,顺带呢,英格兰使团的请见,礼部也完全可以再安排他们的正使一起来见见自己嘛!

祁元询退位给宣德帝也快将近二十年了,但是,退位完全没有损害他的权威,甚至于,因为大周两京制的特殊架构,无论是太上皇还是皇帝的权威,都随着皇室与朝廷权威的增强而在加强。

太子幼时跟在宣德帝身边接受教导,后来逐渐年长后,就被送到了南京,在祁元询身边听政学习。

大周的疆域庞大,即便是一直接受正统教育的皇太子,没有实操练手,也是治理不好一个国家的。

在南京,跟在祁元询身边听政练手就不一样了,不仅能够独当一面,就算稍微出了点差池也没关系,上头还有太上皇把关呢!

更何况远香近臭,宣德帝和皇太子的关系只能说是正常的皇家父子关系,彼此之间一直待在一起,对太子来说,战战兢兢的,还未必能得到锻炼。

总而言之呢,整个南京城,皇帝的命令都得排在太上皇的后边,祁元询要是真的想给儿子找不痛快,那宣德帝就得受着。

然而祁元询根本不是这种人啊!

对于他来说,身为太上皇和身为皇帝能够得到的东西、做到的事情是一样的,他对这个国家施加的影响已经让国家的发展步上了正轨,这样的发展本身就是他乐见其成的。

在有合格接班人的情况下,通过培养下一代和之后的几代,维系自己的理念,比死守着权力不放,显然更让祁元询看重。

也正是因为祁元询这样的想法,退位成为太上皇的他权威丝毫不堕,说话比皇帝还好用。

为了给皇帝留体面,一般不会直接发话违背程序规则的太上皇,发话说要先见崇王和英格兰特使,事情自然很快被办妥了,同时因为他难得的另眼相看,礼部在给英格兰使团安排住处和进行入宫觐见培训的时候,都加了十二分的小心。

不管怎么样,让太上皇舒心是最重要的!

崇王和玛丽公主等人住的地方自然和使团的住处不一样,英格兰使团住在大周专为四方来朝的藩国使臣们修筑的会同馆——自从藩王争相建国,大周在海外的影响力愈发强大后,朝贡规模也日益扩大,会同馆已扩建了许多——同住的还有朝鲜国、日国、南洋、西洋、新洲诸藩的使臣,因为英格兰被另眼相待,所以安排的地段很不错,就住在

朝鲜国和日国边上。

朝鲜国不必提,日国有将军代天皇,天皇一系又干脆破罐子破摔、将光幕上演绎的生母为日国王族宗女生父乃景熙皇帝的皇子请回国奉为天皇,在大周强大的外力干涉下,日国的操作也只剩下了亲上加亲,源氏、诸宫家都期望着借联姻让自家的血脉像藤原氏一样再代代地在天皇家血统里流传,其他的操作,他们也不敢再做,如此一来,日国对大周的尊奉也日益殷勤,到了超越朝鲜、与大周宗藩的藩国比肩的地步。

日国国内的领主被安排了个遍,而代藩原本留下人控制的虾夷人所住区域,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天皇直辖之地,对于大周来说,这样的操作就相当于左手转右手,至于怎么腾挪转移,就得看祁元询那个儿子的手段了,祁元询和祁允昭给他提供的也就“一点点”帮助而已。

总而言之,这两国都是典型的身处大周旁边、在长年累月的相处中积累了对爸爸国丰富的应对经验的国家。

鉴于他们的殷勤,以及每年都风雨无阻地朝贡的毅力,大周会同馆给他们安排的位置一直是极好的位置,简而言之就是C位。

名不见经传的英格兰色目人居然会被安排在他们的边上,还是太上皇亲自开口,这由不得这两国不重视。

英格兰的使团被安排在会同馆之后,还没来得及为大周使馆舒适的、装饰精美的居住环境感叹一番,就被朝鲜国和日本国的正使找上了门。

日国和朝鲜国的使臣在大周自然说的是汉语,而英格兰的使团被安置在这里,语言不通,也是配了译官的。

朝鲜国的动作快一点,先和英格兰使团搭上的话。

其实他们问的问题也很简单。

追根究底,朝鲜国想问清楚的也就是那几件事:

英格兰从未朝觐,此番来朝,究竟为何?

崇王殿下与你们的关系如何?

此番可有另外上呈的、令太上皇另眼相看的礼物?

最重要的是最后一点。

历来向大周朝觐的属国,也不乏整出麒麟、天马之类稀奇古怪的祥瑞来讨大周天子欢心的,大周太上皇八十寿辰,这样重要的节日,能否博得太上皇的欢心非常重要,这关乎到大周接下来对属国的态度与扶持力度。

而头一次来朝觐的属国,多少都是占点便宜的,毕竟这可以证明大周万国来朝的地位越来越名副其实了。

英格兰使团:我们不知道啊!

来之前单纯以为是跟着玛丽公主的丈夫回到他的国家而已!

怎么刚一被安排住宿,隔壁就来了个明显是大周狂热粉丝的国家,打探他们的底细呢?

说真的,英格兰使团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另眼相待啊!

想来想去,也只能推到崇王的面子很大这个原因上了!

他们是照实回答的,没想到人家还不乐意了,觉得他们藏着掖着不说实话,是要暗地里趁机讨好大周爸爸。

朝鲜国对大周的狂热态度,让英格兰实在是难以理解。

按照大周和朝鲜的地理位置,朝鲜国对大周的态度,就像苏格兰的人天天喊着英格兰是他们的爸爸国,英格兰的教会之首亨利国王是他们永远的神一样。

啊,真是狂热又难以理解的信仰呢。

日国的态度相比朝鲜国就矜持了一些,虽然问题问得其实差不多,但是行事上就从容不迫了一点。

大概和日国的国王血统来源于大周的皇室有关吧。

但是问题是日国原本的王室血统也未曾断绝啊,这样的继承准则,让奉行长子继承制的英格兰使团,难以理解。

日国对大周的态度,就像是苏格兰王室欢天喜地接受了英格兰王室的统治,并且引以为豪,认为这是大周看重他们的表现,反正比隔壁朝鲜国和大周的关系更近一样。

英格兰使团:大周做你们的宗(爸)主(爸)国就这么让你们快乐吗?

真是神奇的东方啊!

他们原本以为这是在东方的文明环境下特有的情况,直到他们在会同馆中见到了更多的大周藩属国——甚至于还有为了在大周长住而不惜抛弃自己的国家或者部族,从朝觐到死亡一直居住在大周的国王和王子——又在礼仪教学中见到了礼部特意派来的、几十年前来到大周的传教士们,才发现,他们好像想得太简单了。

友链:小7看书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