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请跳转新地址 m.158xs.com

民国六年,陆景华考取了省立第一女子师范。三年后,景陆雨破格送进保定讲武堂。此是后话。

袁世凯称帝没几天死了。革命党、北洋的班子是一播换一播,军阀混战,中原烽火不断。晋地多以商为业,没有和平的环境,一般的买卖哪能好。晋商受挫,陆家的生意也是一落千丈。陆园也开始出现破落的景象。

年青人们都走出了,大爷感到落寞,感到自己真的衰老了。

民国七年,初夏。

园子里龙华回家的消息,嚷嚷得沸沸扬扬,二奶奶大喜。她忙着让厨房做龙华素喜的吃食。二奶奶贴身丫头彩画,奉命收拾好龙华住处之后,一个人潇洒地逛园子。

清风徐来,绿柳婆娑,水波荡漾。彩画心绪颇佳,她抬头看见一个小丫头坐在临湖的石头上发呆。她轻轻地绕到她身后,重重一拍。

那丫头吓得打了个哆嗦,一回头见是她,没好气地说:“你不去伺候二奶奶,到这儿瞎搅什么?”

“哟,兰丫头,想雨少爷了?”

“胡说,我是想小姐,自从去省城后,平时很少回来。”那丫头脸一红。彩画哧地一笑:“总是被龙少爷给留住了呗。”

那丫头眼圈一红:“要是小姐走了,更是没人救我。”

“兰儿,有什么事跟彩姐姐说,我办不了,还能找二奶奶。”

她就连哭带泣地说了一遍,听得彩画是杏眼圆瞪:“怎么仗自已是个爷就这么横行霸道的,我告诉二奶奶去!”

“我的姐姐,你告了我就更没活处了。”

彩画不禁和这个丫头一起哀叹。

这丫头是四小姐贴身服侍的,叫幽兰。自幼被人贩卖到平城,若不是四小姐救了她,她早就沦落风尘。故对四小姐十分忠心。这丫头年幼时没人注意,偏偏越长越水秀,让陆五爷垂涎三尺。陆五爷的妾殁后,陆五爷就想着急纳妾。他看着陆园大丫头长起来,一个赛一个,就有染指之意。只是彩画虽美,有二奶奶他惹不起;芙蓉虽好,三哥三嫂也想让她当三少爷的二房。剩下的只有幽兰可心。他总是有意无意地撩拨,有一次陆五爷捉她的袖子意图非礼,不幸被五奶奶看见,五奶奶一个五指山没把她打晕。左口一个“狐狸精”,右口一个“狐狸精。”嚷着要把她发卖。陆五爷索性当面和五奶奶说讨她做小老婆,五奶奶更是恨她入骨。她告诉四爷,四爷本是个酒中仙,儿女也不曾多管的,哪还能管她。只说了句听天由命。

景雨不在,景华又在省城,急得她是团团转。

小姐说过:其人无罪,怀璧有罪。自此后,五爷赌气住在“月红楼”,五奶奶多次找大爷哭诉无果,思前想后,也有了笼络之心,这让幽兰更加忧惧。

她也只能把命运寄托在小姐身上,故盼景华盼得是望眼欲穿。

同样,望眼欲穿的二奶奶空备了一桌的酒席。

“二奶奶,大爷不好了,二爷叫奶奶去。”

彩画话未说完,外面一阵喧闹。

二奶奶进了翠微阁,见大爷躺在床上,众兄弟们守在床边。他的眼也不睁,饭也不吃,药也不喝。

五爷刚一露头,大爷就听见了:“来福,把这没王法的东西给我打出去!”

二奶奶一问才知道是因为五爷私贩鸦片、留宿妓院闹的。

“大哥,你也是的,老五的事您能管得了吗?也不知惜身纳福!”二奶奶示意来福扶起大爷,从丫头手里接过参汤,:“大哥,您不喝,我可强喂了啊。您是家里的主心骨,您要气倒了陆家怎么办?”

陆大爷只好坐起来,喝了递过来的参汤。暮年之人,本经不得气,族里又有多少事非早已闹得他有心无力,眼见堪堪日落。

“混帐东西,老祖宗你睁开眼这不孝的东西,真是辱没先人啊!”他看见角落里脆着的陆五爷,不由动怒,一口血吐了出来。

众人见不祥,忙着请大夫,又忙着写信给七爷、大少爷、景华姐弟。

正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这一日,二奶奶收到口信说姑娘、姑爷到了,她喜出望外,就出了园子。一抬头撞上了一个姑娘,她十四五岁的模样,身材细挑,上身白衣,下身黑裙,白袜子、黑布鞋,长辫垂于脑后,一副女学生打扮,十分素净。

“二婶。”

“四华呀,你还是这么莽莽撞撞。”

“二婶,教训的是。”陆景华垂首而立。

“你路上没碰上你姐姐。”

“没。”

“你姐姐回来,你去我那儿吃。”

“是。”

“好了,你下去吧。”

景华走了不提。

二奶奶倚园而盼,一天愣是没等到姑娘回来,又白备了一桌酒饭。

翌日

龙华和新女婿才到了平城。二爷亲自派人去火车站接。二爷一见女婿西装革履仪表不凡的,更加高兴,忙命人在陆园门口放鞭炮。

这二姑爷,姓沈名凤城,表字舒安。祖籍福建,是清代名臣沈葆桢之后,伯父是北洋政府外交部次长,其父是龙城市市长。他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主修音乐,是龙华留洋的校友。

二奶奶知道这些,也觉得自己家是祖坟冒青烟了。龙华和沈凤城是自主在国外结合的,新名词叫自由恋爱,婚事也未经大人商量,自然被平城人被为诟病。现一雪前耻,二奶奶十分痛快。

沈凤城第一次进陆园,感到岁月倒流,似乎回到了清朝。

陆园门口的上马石,经过岁月的沧桑,磨得不成痕迹。喧敞的大门楼上刻着“诗礼兴家”四个字,已有些模糊。镂空的木雕横在门上,十分精巧,灰色的屋脊上蹲着一只长独角和长一对翅膀的怪兽望着远方。门洞深深,拳头大的石狮子坐在两边,它们两边有两道石头长长得,被磨得亮亮的,一看就不知陆家有多少小孩子把它当成小滑梯。门是铜环镶金兽的。顶门闩是粗长粗长,不知什么做的。进了门,先是一道大石屏风。上面画着一幅古寺菊花图,下面刻着“北朝遗寺存无几,元魏光林近可寻。古塔况余仁寿字,出郊何惜短长呤。寒花得酒秋增艳,老树多风叶易深。愁我不工时世态,画中输却菊盈簪”。“这是谁做的诗?”

“我先祖。”龙华笑了笑,’“我家先祖是翰林院,也曾为帝师。看我的家世还是配得你的。”

“倒也是。”

过了屏风,是个长方形的院子,主宅方向是灰色猫头瓦下也是木雕门楼,两侧厢房雕梁画栋的。走出去一个门套一个门,一个院套一个院,不知走了多少个院,走得沈凤城都快晕头了,“你家院是几进几出?”

“别急,还没到哪,我们这儿不成器的人家也要三进三出,何况我家。”

“不是吧。你家这宅子比我爷爷在的时候还好呢。果然有钱。”

“当然我们不能比,你家爷爷是封疆大吏。”

龙华含笑,“你很前走看看。”

过了月亮门,眼前敞亮。一排青瓦蓝黛的房子前,一片赫然的小广场。

“这地方跑马都够了。”

沈凤城赞道。

“这是我们看戏的地方。”

龙华指了另一个门,“你看过了这儿,才是我家。”

长长巷道上,有七七八八的门通往不同的宅子。

“你家不是还有个园子吗?”

“明天看吧。”龙华笑了笑:“看完了,天都黑了。我累了。”荣宁堂中,二奶奶忙迎上去,“你们都累了吧,走,咱们回家去。”

“我们不见见大爷吗?”

“明个吧。”

二奶奶领姑娘姑爷回到家。沈凤城一看,床榻几案非云石即楠木,罗帘纱幕以外,着衣镜、书画灯、百灵台、玻罩花、翡翠画、珠胎钟、高脚盘、银烟筒、自鸣钟,红灯影样样齐全。

这哪一件不是古董,沈凤城坐在红木八仙椅上,顿时觉得自己是到了一个古董铺里。

“达令,你家这好象英国古堡呀。”

“凤城,不是我说嘴,就是英国古堡也未必有我们陆园时间长呢。前面你看的都是明清结合的建筑。以清为主,后面的园子整体保持明的风格,只是我先祖引了些水,不敢破坏以前的景观。而且呀,你去了就知道了。”

“你说的太不象了吧?”

二奶奶一脸慈爱:“凤城,二华没说假的,我们这大半个平城大多是明清的老房子,老城。我们先祖是买了明朝晋阳郡马白家的院子的,也不算来早的。最早的是平城的冯家,来了这里一千年了。大概是唐朝时来的,冯家祠堂里现在还有唐朝的物件呢。”

沈凤城心内称奇。

二奶奶叫姑娘和姑爷坐在塌上,小桌子是六凉、六热。龙华一看,内心不悦:“娘,你招待是不是切儿,我是你闺女,我想吃抿圪斗、吃过油肉。”

沈凤城看见着龙华撒娇感到有趣:“娘,什么是切儿,什么是吃抿圪斗、吃过油肉?”

龙华说:“切儿就是客人。那么吃抿圪斗、吃过油肉就是我最爱吃的。”

“备着备着。”彩画说:“奶奶早给小姐备下了。”

龙华夹着肉喂凤城,“你尝尝,”凤城一吃果然味美。

彩画端给凤城一碗面,“姑爷,这个就是抿圪斗,是酸菜哨儿的。”

凤城不明白,一看才知道原来哨儿是浇到面里的菜。

“奶奶怕姑爷吃不惯,做了好几样,都温着呢,有高粱面、有玉焦面、有白面、还有豆面。”

龙华兴奋:“样样都来些。”

二奶奶和龙华连推带劝让凤城吃了很多。

的确是很好吃,凤城吃得连筷子都没放下。

直到吃撑动不了,才说:“我能放筷子吧。”

逗得丫头和二奶奶们直笑。

“龙华说你们这的风俗不就是这样吗?”

“我说的是吃一筷子放一筷子,不是连续地吃。这是在我家,去了我大爷家,你这是很失礼的。”

二奶奶看到自家姑娘和女婿很恩爱,很欣慰,如意郎君啊。

------题外话------

犹抱琵琶半遮面,女主角要见男配了啊,送花,投票,亲

友链:小7看书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