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薛姨妈和宝钗等一家十月下旬便抵达了京城。
这日王夫人等正在贾母上房定省,贾母将宝玉搂在怀里,同王夫人说些家常。忽听下人上前回道:“亲家姨太太带了哥儿姐儿合家进京,已经在正门外下车了。”
王夫人听后十分惊喜,转头向贾母请示道:“媳妇与妹妹已多年不曾相见,再不想今儿还有见着的机会,容媳妇带几个小辈前去接一接。”
贾母点头微笑道:“你快去吧,亲家姨太太远道而来,很是该迎一迎。”转头又对凤姐儿说道:“你也去,她是你姑妈,你们一家子亲戚好好聚聚。”手里却并不将宝玉放开。
王夫人本是想要宝玉跟自己一道出去,见贾母并无放人的意思,便向王熙凤使了个颜色。
凤姐儿见王夫人朝自己使眼色也是一怔,却又不好违侑王夫人的意思,便笑着接话道:“纵是老祖宗不发话我也要去接人的,即便不为远道而来的姑妈,打了老祖宗的脸可就罪该万死了?”
贾母听着好奇道:“如何你不去就是打了我的脸了?”
凤姐儿回道:“要是让别人说咱们贾家不懂待客的礼数,老祖宗又是咱们府里最是德高望重的老菩萨,可不就是打了老祖宗的脸了?”一边说着一边就笑了起来。
贾母听了笑骂道:“看把你个猴儿精怪的。”
王夫人看着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白白的耽搁了时间,贾母又佯装不知,不肯放人,便开口道:“那媳妇先去了。”说完便带着李纨、探春并一众接了出去,凤姐儿带人赶忙跟上。
正门内,薛姨妈一见到王夫人便赶忙上前握住后者的手,两人多年未见,悲喜交集,少不得泣笑叙阔一番。
薛姨妈首先开口道:“姐姐这些年过得可还好。”
王夫人激动的点点头道:“还算过得去,妹妹这些年倒是受苦了。”
老姐妹厮见过后,互道长短片刻。从薛姨妈身后,一个十一二岁年纪的女孩款款走上前,向宝钗行礼道:“宝钗见过姨娘。”
王夫人慢慢收拾好情绪,这才仔细端详起眼前的宝钗。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端庄安静,不显半分生涩。王夫人不禁越看越喜欢,心中越发中意,忙拉过宝钗的手道:“宝丫头快快起来,这一路也累坏了了吧?”
凤姐儿一边插话道:“太太姑妈要厮认亲戚也要回屋去才好,哪能老是站在这大门口,要是冻坏了仙女一般的妹妹可怎么好?”众人一时都让她给说乐了。
众人来到贾政王夫人住的荣禧堂,众人坐定,又是一番叙旧。
王夫人不敢多加耽搁,忙又引了薛姨妈与宝钗拜见贾母,献上各色人情土物,贾母一一微笑收下,对薛姨妈说道:“亲家太太多年不曾进京,就在这里住下吧,也好亲近亲近。”薛姨妈便也不推辞,笑着应下。言间,贾政从外书房使人传话:“姨太太已有了春秋,外甥年轻不知世路,在外住着恐有人生事。咱们东北角上梨香院一所十来间房,白空闲着,打扫了,请姨太太和姐儿哥儿住了甚好。”
宝玉自打见了宝钗后两只眼睛一颗心俱像长在了宝钗身上一样,安静端庄,鲜艳妩媚,比宝玉往常见到的女子都要美上了几分,家中姐妹也有所不及,因此渐与宝钗亲近,王夫人与薛姨妈更是乐得两人如此。
贾母自然将一切看在眼里,可贾母是什么人,从贾家的孙媳妇做起,到如今坐到老封君,自己也有了孙媳妇,大风大浪什么没见过,王夫人与薛姨妈的伎俩自然轻易识破。面上不动声色,贾母却加紧往扬州去信,催黛玉前来,一面着贾政督促宝玉读书。家政平日虽然想要对这个儿子严加管教,但碍于母亲的维护,也不敢对宝玉多加苛责,如今即听得贾母要自己多加督促宝玉,不禁多拿出三分的劲儿来教导宝玉,自此宝玉也少了些时间在内帏斯混。
谁知月余过后,派去的下人虽然回来了,却并未见到一个林家人,随同带来的只有一封默涵的信,贾母有些生气地拆开信读来:“承外祖母挂念,我兄妹两人十分感动,对外祖母亦是十分想念,想早日见到外祖母,一解思念之情。”贾母看到此处才稍稍缓和下来,又接着看下来:“然母亲病逝如在昨日,外祖母亦应节哀顺变,吾二人也应守孝以慰母亲在天之灵,报答母亲生养之恩,不敢稍有懈怠。况天已渐寒,出行不便,黛玉未曾在北方待过,恐不适应北方之严寒。来年破冰,默涵必携妹妹前往拜见外祖母。默涵与黛玉自在远方祈愿外祖母身体安康。”
贾母将信读完,虽然心中有所不愿,但默涵之信情深有理,自己也不好强人所难,只得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