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爱玩的是易了容满城跑。有时候扮作一富家公子,娘亲扮作家丁陪着,逛逛大街,尝尝美食;有时候扮作过客,父子俩住住客栈,喝喝小酒;有时候扮作乞丐,看尽人生百态,品味人间冷暖;有时候扮作普通百姓,游走于大街小巷中,猎奇、寻宝……
不管怎么玩,我们娘俩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本着“狡兔三窟”的原则,我们在城里买了两处宅院,大的一处离萧府不远,但又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一般都在这儿换妆出入,户名为路仁嘏(路人甲);小的一处靠近城墙,整了一条地道直通城外隐秘之处,方便出城,登记在陆人迤(路人乙)名下。好在东阳国房产交易不用本人到场,管家、仆人、朋友,不拘身份,只要有地契,谁都能代办。此外,我还在城外以陆人迤的名义购置田地,全部租给他人耕种,租金只收粮食,除了自己吃,全部囤积起来,以防万一。虽然现在国泰民安,但说不定哪一天和平不再,不得不居安思危,自己手里有粮食才是硬道理。
反正有了怡情小筑的稳定收入,花起钱来也有了底气。一个月四百五十两银子的收入,相当于现代的高级白领了。要知道在东阳国,一个普通的五口之家,一年的正常生活花销也不过六两银子即六千文铜钱,一千文钱可以买一石(相当于现代的七十公斤)上等白米,一文钱可以买个大肉包子或者两个大馒头。(按现代一斤上等米三元换算过来,一两相当于四百二十元人民币,四百五十两银子就是现代的十八万九千元。)
基于对不抗震马车的极度恐惧,我花了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想尽办法进行改造。先是多方找寻橡胶的替代材料,未果,但是在弹簧的制作人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几经辗转,我才在贫民区的一个偏僻角落找到了花城最好的铁匠。站在门外,看着破败的院子,落魄的铁匠,我很好奇,这真的是花城最好的铁匠?
我心里的疑问并未在脸上表露,而是上前一步,笑问:“请问这位可是阮师傅?”
铁匠没理我,继续手中的活计。我也不吱声,静静地看他忙活。
直到手中的活计告一段落,铁匠才抬起头来,斜了我一眼。见我是个小屁孩,尽管我是一介贵公子打扮,依然当我是调皮捣蛋鬼,根本就不搭理我。看来,这个人性格倒是挺有性格,就不知他手艺是不是真的出类拔萃,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过,这一次我自己出面也是没办法,很多原理、想法我自己都说不太清楚,如果通过别人转述,只怕再多花一倍的功夫也难以达到目的,只好自己硬着头皮上了。
“怎么,怕做不出来,不敢接我的活?”我开口了。
“不是我夸口,我阮大做不出来的东西,只怕当世也没别人能做出来。”
“你先别夸下海口,看了图纸再说话。”我将图纸递过去。
阮大扫了一眼,一楞,迅即抓过图纸琢磨起来。半晌,抬头问我:“这是什么东西?”
“我取了个名字叫弹簧。我只是画了个大致形状,具体要做成什么样才能达到我要的效果就要靠阮师傅您了。”
“弹簧?没听说过,不过,要把铜丝弯到这个程度还要保持不断对我来说不是做不到。这是干什么用的?你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阮大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我。
我一改先前的笑脸,正色道:“想知道有什么用处,须得先保证不经我的同意,此物不得外传。现在还不宜告诉你,不过,我保证是为民造福的事。”
阮大点头应承:“如此甚好。”然后自顾自研究做法去了,看来是个沉迷于打造新奇产品,不善于待人处世、商品营销的主儿,要不,怎么会连价钱都不问。
阮大言而有信之名早在打听他时我就有所耳闻,此刻亦不再多言。
我和阮师傅经过多次交流,让他充分明白了弹簧的弹性所起到的缓冲作用和达到最佳缓冲作用的目的。反复测试,寻找最适合弯曲铜条的粗细和温度,能产生最佳弹性的弹簧长度和匝数的比例关系。经过上千次实验,终于做出了最佳成品。我两眼冒光,仿佛已经摆脱了恐怖的颠簸马车,再也不用受那份罪了。
接下来要做的是四轮马车的转向装置,这个我只有前世对汽车的些许印象而形成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但在和阮师傅的合作过程中,我对他的能力有了充分的了解,觉得研发出来的可能性很大。
为了不使技术外传,保证自己的既得利益,我先和阮师傅签订了弹簧和四轮马车转向装置的技术开发合作契约书,约定开发成功的产品取得的利益双方均分,技术不得外传,另外我还特别增加了关于我身份的保密条款。尽管所有的想法均出自于我,但我也深知,我有的仅仅只个想法而已,只给阮大提供了一个研究方向,没有阮大,我绝对不可能做出来。所以在利益分配上我没有太计较,我以真诚待人,亦希望由此能博得阮师傅的真心相待。不过看着已经陷入沉思中而对契约书不甚关注的阮师傅,我算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这样的脾气性格,不是遇到我这样的贵人,不穷得掉渣才怪。
转向装置的研发花了我和阮师傅更多的心力,我只能描述转向装置做成后的功效和容易产生的安全问题,再就是提出了活动轴、旋转轴、齿轮等对阮大来说全新的概念和前轮控制方向的原理。阮大对此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研发工作中,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后,转向装置研发成功了!阮大的设计,采用了旋转式前轴,让前轴能够一定范围内自由绕铅垂线旋转或者两个轮子能同时偏转(现在的汽车方式)。用整片的轮辋与轮箍以增加强度,同时用镶有金属边的轮毂以减少磨擦,从而实现圆滑转弯。
其实我并不懂到底是怎么回事,前世我只是一个文科生,但是所学过的那些简单的原理,在这个时代也是很超前的。我只要知道我们成功了,我的屁屁再也不用受罪了就OK了,同样重要的是太有成就感了。此时此刻,我的眼里看到的仿佛全是白花花的银子。
不过通过这次合作,我深感惶恐,毕竟这么小就有这样稀奇古怪的想法有点骇人听闻,好在阮铁匠不知有意还是无意中忽视了这点,而我也事先做了防范。从此以后,我再也不直接出面了,而是交由娘亲打理一切,我居于幕后当军师。
弹簧和转向装置研制出来后,娘亲带着这两项关键技术和我们事先看好的一家造车行谈合作,没有费什么劲就达成了一致,签订了契约书。这次合作,我方(当然交给阮大负责了)提供弹簧垫和转向装置,对方负责制造、销售,利润四六分。
谈完合作回府后,娘亲直奔我房间:“郁儿,为什么你会选一家就要关门大吉的造车行,而不是大造车行。大造车行更有信誉,销量也会更大,赚的钱才会更多。”
我灿然一笑:“娘,你觉得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哪个更得人心?”
娘亲不明所以。
我继续解释:“对大造车行,他们本就有销量、有利润,根本就不可能拿他们的身家性命去冒险,即使有人慧眼识英雄,咱们又能分几成利?我们何必拿热脸去贴人家冷屁股。何况人家本来就冒尖,我们还去锦上添花,哪一天被人惦记上,遇上枪打出头鸟,我们上哪去拿银子?说不定一块儿被打了。我们现在选的这个造车行就不一样了,本就在硬撑着过日子,再不发笔横财就只有关门大吉了。这个时候咱们雪中送炭,人家会求之不得,利润怎么分是咱们说了算不说,咱们救了人家辛苦经营了两辈子的营生,人家还不得感恩戴德,死心塌地地和我们合作?我们这就够厚道了,别说四六分,我要二八分,他们也得受着。不过赶尽杀绝不是我的作风,双赢才能真心持久合作。再说了,他们的信誉也不差,车子造得结实,工期从不耽搁,人缘又好,和官府关系也不错。这车虽然坐着舒服多了,但不是什么路都能跑,窄了、不平都不好跑,只能在城里和重要官道上跑,所以销售量不可能很大,咱们得往高档、精致上做,让这车成为高贵身份、富有多金的象征。咱要卖一辆车,要挣人家卖好几十辆车的钱。现在好了,该咱出力的地方咱都出了,以后只管拿钱就行了。”我的这个营销方法从此成为我嬉戏商海的不二法则。
娘亲恍然大悟:“原来还有这么多道道在里面,看来我还要多学着点儿。”
第一辆车造出来,我让车行先孝敬了阮师傅。不过也不是白孝敬,我心里还有个小九九,让他试乘的同时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改进。和我们合作的车行,听取了我们的建议,不在产量上强求多多益善,而是马车的质量上苦下功夫,每一个细节都不忽略。
终于,四轮马车在这弘广大陆横空出世,那无可比拟的平稳、精益求精的工艺、美奂绝伦的装饰、限量生产的营销策略成为商界的一个传奇,同时成名的还有我和娘亲合作倾力打造的神秘商人路仁嘏。这个身份是我策划将来用来拓展人脉、结交权势的。
干完这一票我就暂时收手了,我仍将主要精力放在练习武功上,要不是每个月要去太法寺上香两次,非得坐那能折磨死人的破马车,我也没这个心思去弄这么个玩意儿。
我和娘亲时刻记在心上的只有安全二字,毕竟当初追杀我们的人是在花城失去了我们娘俩的踪迹,这花城定是重点搜寻地点。从置下三窟开始,我和娘亲就从不以非萧海郁母子的形象出入萧府,而是在路仁嘏府上换好妆、确定无人跟踪才出门,极其谨慎。在这之前,去怡情小筑,娘亲也总是小心了又小心,生怕暴露了行踪。对于挣到的银子,我都是要求直接将钱存到我指定的户头,尽量减少露面次数。现在我们有了两处收入,分两个钱庄、两个名字保存,这样即使损失一个,也还有另一份收入。
时间就在平和中溜走,幸福感就在这平和中滋生、膨胀。我和娘亲又回到除了打理生活必须出门之外,就只去柏府和太法寺的习惯。可是我和娘亲却似姐妹一般,一起弹琴练武、谈天说地、互通有无,萧府里常常笑声不断。
七岁生日,娘亲送我的礼物是一匹漂亮的纯墨色小牡马,我狂喜,终于可以开始学骑马了。绝影,我的宝贝,和我一起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