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请跳转新地址 m.158xs.com

真定溃败了。朱棣不足十万军队战胜了耿炳文三十万大军,他的胜利让所有人都认识到了他的可怕。六十余岁的耿炳文虽然不是等闲之辈,他见识过徐达、常遇春等猛将,随着这些人的去世,他一直以为这天下能打仗、会打仗的人不多了,可是在他见识了朱棣谋略、出兵速度以及攻城速度时,他便即刻的认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可怕的敌人,他不禁为这个年仅四十岁的天才将领的军事能力惊叹。于是他急速做了判断,退回真定城内,做回了自己最擅长的本行——死守。

但是无论如何,耿炳文十分清楚,自己输了,而且输得心服口服。他从朱棣身上看到了徐达等猛将的影子,他就是为战争而生的,喊杀声是他的音乐,铠甲是他的服装,尸山血河是他的背景,他可以让战场上所有人都闻风丧胆。

耿炳文依然是精明的,他知道自己在这坚守下去,北军就会逐渐瓦解,到时候就能不攻自破。

可是,事情往往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他的对手不仅仅是骁勇的朱棣……

耿炳文三十万大军溃败的消息急速传到了朝廷,烦躁的朱允炆已经对他的能力失去信心,他甚至想不出还有谁能够打赢朱棣。

朝廷的人似乎也一筹莫展,而就在此时,有一个人适时地提出了一个建议。

乾清宫中,齐泰、方孝孺和黄子澄正与朱允炆议论此事。

“曹国公李景隆自幼熟读兵书,多次赴湖广、陕西河南练兵,微臣认为此人大有军事之才。”黄子澄素来与皇后走得近,本来对这位纨绔子弟没有多好的印象,但听多了皇后的赞赏对他的印象也开始猛然转变。自然,皇后和李嫔也不过是为了扳倒徐妙锦,才预想要剥夺魏国公徐辉祖在朝中的地位。

可他们不知,自己这一举动将会让朱允炆失去这片大好河山。

“皇上,魏国公是徐达将军之子,从小耳濡目染,为人谦和,曾多次赴江浙一带练兵,微臣认为徐大人才是第一人选。”方孝孺站出,力挺徐辉祖。

“皇上,曹国公还是李文忠李将军之子呢,论打仗平分秋色。更何况,”他阴阴笑着,故意顿了顿,“徐大人的妹妹徐妙云为燕王妃,论他和燕王的关系理应避讳此事。”黄子澄笑笑,不痛不痒说出这话。

“哼~”方孝孺冷哼,“徐大人的妹妹还是我们的徐妃娘娘呢!”

“微臣知道方大人和徐妃娘娘关系密切,可也不能为此耽误国事啊。”黄子澄皮笑肉不笑,刻意强调了“密切”二字。

“你?!”方孝孺毫不退让,“微臣只是实事求是!”

“皇上,”黄子澄双手抱拳,上奏道,“问题是,徐妃娘娘值得信任吗?入宫几年虽得专宠,却未给皇上诞下一个皇子,此事大有问题啊。”

“这是皇上家事,怎容尔等在此胡言?!简直荒谬!”方孝孺怒发冲冠,毫不畏惧地冲他吼道。

“这已经不是家事了,”他收起笑容,一脸严肃地看着朱允文,坚定地补充道,“这是国事。”看来他的确从皇后等人口中听了太多的流言蜚语。

“皇上,休听小人之言啊~”

“皇上,此事万万不可再拖,必须立马做决定,换上李景隆,将耿将军调遣回来。这样我们便可一举溃败北军!”

朱允炆坐在龙椅上的用手托着头,只觉得里面像炸开了锅一样难受。

“皇上!”一直未说话的齐泰终于发话了,他的声音高而有力,阻止了方孝孺和黄子澄的争吵,让大家的视线了转移到了他的身上。

“微臣认为,”他的声音瞬间又恢复了平静,有了往日里胸有成竹感,而他后面的话也让在场人惊讶了,“方大人所言极是。”平日里和黄子澄一派的他居然反过来帮了方孝孺,“微臣觉得我们不应把那些没有证据的东西搬上来,不论怎样,徐大人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然而曹国公……”他顿了一下,没有丝毫顾忌地补充道,“微臣见过几次,有大致的了解,不过是个纨绔子弟,将大军交给他,未免太过牵强。”

“齐大人,你可知道将大军交给徐辉祖,若他反叛我们将面临多大的威胁?!”黄子澄一脸担忧,“微臣看徐妃娘娘也不是等闲之辈,若他们来个里外结合,朝廷必将束手无策啊。”

“哼~”齐泰不知所谓的笑了笑,“黄大人太过严重了。徐大人乃忠臣之后,为国效忠数十年,他的为人微臣可以保证。然而徐妃娘娘与皇上夫妻多年,她是否可信皇上应该比我们更为清楚。黄大人还是不要再危言耸听了。”他对朱允炆抱拳以视,“正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被齐泰一说,黄子澄果真没了言语。

可是所有人都不会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朱允炆深爱的妃子,他专宠的妃子,从未得到过他的信任。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朱允炆在心中默念,他闭上眼睛,内心极为纠结。他很想相信徐妙锦,可她有些行为确实让人怀疑。他对李景隆也不是很了解,只有前些日总听李嫔提起,他究竟该如何选择呢?

半响后,他终于睁开双眼。缓缓道——

“即刻调回耿炳文,认命、”一顿,“曹国公李景隆为新的统帅。”

“皇上?!”

“皇上?!”齐泰和黄子澄诧异,相视一看。

“皇上英明!”只有黄子澄下跪磕头,无比欢喜。

朱允炆则一脸平静地将以下的话说出——

“委李将军带四十万大军到真定汇合,一举歼灭叛贼。”这样一来,李景隆这次出征的兵力就到了五十万。不管李景隆是怎样的人,他便不信,五十万大军,对付朱棣的十万军队还不能凯旋而归。

就这样,朱允炆最终还是做出了这个愚蠢的决定。

纨绔子弟李景隆带着自己的军队浩浩荡荡风光无限地奔赴了战场,一同带走了朱允炆获胜的希望。

友链:小7看书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