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步入正轨,静冉很快适应了新环境的生活。
两个班每周各六节正课、两节自习,任务不算重。傍晚,只要天气许可,静冉都会尽职尽责地陪达瓦练习乒乓球。
这天,静冉正打乒乓球,放在旁边的手机响了。静冉拿起来一看,是姐姐静玉打来的,她赶紧给达瓦做了个噤声的动作,摁下接听键。电话那头,传来静玉愤怒的吼声:“陶静冉,你胆子是越来越肥了哈!”
静冉条件反射地将手机拿开,又赶紧拿回来,小声地央求:“姐姐,我挂了,你等等,我马上给你打过来!”
静冉挂了电话,往周围看了看,看到扎西正在不远处站着跟陆子铭聊天,她小声对达瓦说:“你去叫爸爸陪你练习好吗?阿姨今天有点事要先回去了。”
“恩,好吧!阿姨你先回去吧!”达瓦懂事地说着,向爸爸走过去。静冉拿起脱在一边的外套,快步往住处走去。
再次接通了电话,静冉不等对方开口,就先说话了:“姐姐,你别生气……”话没说完,对方就不耐烦地喊开了:“你叫我别生气,我能不生气吗?你说,出了这么大的事儿,你居然不告诉我,还让家里人瞒着我。要不是今天我打电话回去,妈妈说漏了嘴,你打算瞒我到什么时候?你还当我是你姐吗?是不是你早就当我死掉了?”
“姐,你消消气,听我说嘛!我不是故意要瞒你,当时事情都发生了,我想,就算跟你说了,也只是让你添堵。再说,你离得那么远,当时又正陪皓皓参加夏令营活动,我怕你着急嘛!”静冉尽量放低语调,劝慰着姐姐。
“冉冉,姐姐后悔了,姐姐真的后悔死了!为了一个不相干的人,抛下家里人远嫁。现在出事儿了,姐姐竟然什么都不知道,什么忙也帮不上……”静玉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姐,你快别这么说了,让姐夫听到了该多难过啊!你们那么相爱,能走到一起就是修来的福分呢!你别担心家里,我们都好好的。新学校环境很好,同事们也对我很照顾。我只是短时间在这里支教,三年后我就回去,回去守着奶奶和爸爸妈妈。”静冉受了姐姐影响,说着话,眼泪却像断了线的珠子,啪嗒啪嗒往下掉。
“冉冉,我想回家,我真想马上就回来。可是我婆婆这些天身体不好,萱萱和皓皓要人照顾……”
“姐,你现在别回来!我真没事儿了。等萱萱和皓皓放寒假了再回来嘛!你走了,你们家还不乱套了。”静冉知道,姐夫生意忙,姐姐要照顾两个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轻松。现在婆婆又生病了,要是姐姐走了,那非闹家庭矛盾不可。
“冉冉,你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知道吗?”顿了一下,姐姐放低声音,“你老实跟我说,海瑞跟你离婚,是不是那个王八蛋嫌弃你了?”静玉有些咬牙切齿的味道。
静冉沉默了片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小声地说:“不是的,姐,离婚是我提出的。这件事儿三言两语我也说不清楚,还是以后见了面我再好好跟你说吧!”
“三言两语说不清,你就慢慢地跟我说清楚,我不急,我耐心听着呢。这个王八蛋,我饶不了他!”
“姐,离婚真的是我提出来的,也是我坚持要离的。海瑞不像你想的那样。可能是我自己觉得配不上他吧!”静冉尽量说得简单,她不希望姐姐怨恨海瑞,她觉得这样没有什么意义。
“你真傻啊!”静玉带着哭腔,满是心疼,更多是替妹妹委屈、不值。
“呵呵呵,姐,我已经快三十二了,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也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你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你也要照顾好自己和家人……”
结束了和姐姐的通话,窗外天色已经很暗。陶静冉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没有开灯,只是拿着手机出神。她想家,想奶奶,想爸爸妈妈,想姐姐,想起一家人曾经的欢乐时光……
静冉的家,在离玉泉镇不到两公里的清河村。爷爷在世的时候,可是远近闻名的老中医,而且据说医术还十分了得。可惜爷爷在静冉九岁那年,在山上采草药时摔进了深沟,被村民找到的时候已经停止了呼吸。静冉有个比自己大六岁的姐姐叫静玉,当年,妈妈生姐姐时难产,大出血,差点儿没了命,产后身子一直就比较虚弱,幸亏爷爷给妈妈开了很多中药调理,才渐渐恢复了元气,在六年后才再次生下静冉。
奶奶见静冉又是个闺女,成天唉声叹气,叹儿子命不好,这女儿家可是嫁出去了就跟泼出去的水似的,只怕将来儿子连个养老送终的人都没有。爸爸、妈妈却不怎么在意,都非常疼爱两个孩子。
姐妹俩倒也争气,从小都不怎么折腾大人,偶尔的伤风感冒了,爷爷熬点中药,总能药到病除。后来爷爷去世了,一家人悲痛欲绝,最最伤心的要数奶奶了。那段日子,奶奶整个人神情恍惚,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爸爸、妈妈很担心,就嘱咐静冉姐妹俩放学回家一定要守着奶奶。奶奶经常坐在爷爷坟前絮絮叨叨,静冉躲在那棵大槐树背后,只听见奶奶悠悠地念叨:“你怎么这么狠心突然就走了哟,你丢下我们该怎么办啊……”
半年以后,奶奶才渐渐从悲痛中走出来,经历了这生离死别的苦痛之后,奶奶似乎也看开了,不再抱怨媳妇只为陶家生了两个女儿,对两个孙女也越来越疼爱。看见孙女儿放学回家来,老远的就听见她在喊:“玉玉……冉冉……”
顺着山脚往北走,离静冉家不到三百米,住着老方一家。老方比静冉爸爸大三岁,是个能干人儿,除了地里的农活,木匠活也做得不赖,村子里谁家要盖个房子做个家具什么的,都忘不了请他。因为隔得近,又加上两家人都免不了互相帮衬,因此关系一直就很好。按静冉奶奶原来的说法“方家的媳妇可真叫人眼馋”,一口气生了三个小子,老大比静玉大一岁,老三也比静冉大一岁。每次奶奶羡慕地夸方家小子的时候,方家媳妇总是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丫头才好呢!听话、懂事儿,知道心疼娘。要不,拿我家小三换你们家冉冉!”
“那哪儿行呢?”不等奶奶开口,爸爸总是抢着拒绝了,好像人家真要换似的,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方家老三快四岁的时候,方家媳妇又怀孕了,那年已经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可是方家媳妇说什么也要生下来,她笃定肚子里怀的是个女娃。结果在亲戚家东躲西藏,最后辗转躲进城里表姨夫家,住了三个月,终于如愿以偿,在大雪天生了个丫头,取名雪丫,回来后才发现,家里的粮食、值钱的东西都被计划生育小分队给卖了。幸好有陶家悄悄接济,不然,那年的冬天,可真够方家人熬的。
那一年,村子里正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划分到户,静玉家还承包了村子里的柑橘园。静玉爸爸喜欢看书、侍弄果树,把自家的几亩坡地也改种了桃树。方百川喜欢静玉家的果园,成了静玉爸爸的小尾巴。
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成了最好的玩伴,一块儿去镇上上学,一块儿上山打猪草,一块儿去河沟里摸小鱼儿,一块儿玩藏猫猫……遇到什么力气活,方家老大方百川总是义不容辞地代劳。若是遇到有不识相的家伙想欺负静玉姐妹,那方家的三个小子可不是吃素的。看到孩子们和和睦睦地在一起,大人们也格外欣慰。有一次,背着孩子们,方家媳妇跟静冉娘开玩笑:“你家的俩闺女跟两朵花儿似的,我都不舍得把她们嫁出去了。你看看我家的三个小子,哪一个顺眼些,干脆选一个做上门女婿吧!”
“早着呢!孩子们还小,现在说这些不合适。”静冉娘有些难为情地说。说完,两个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虽说是玩笑话,但是大人们却都有这个意思,大家都看好静玉和百川这一对,因为这俩孩子年龄最大,性子也最合得来。
陶家奶奶甚是欣慰,巴不得这桩亲事儿能成,这百川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勤快,踏实,知根知底,若是将来入赘陶家,那定是个称心如意的孙女婿。
原本百川六岁就该读一年级了,可是静玉才五岁没去,他说什么也不去。百川娘没法子,加上二狗还小,又刚生了小三,家里也确实需要个人带孩子,也就依了他,多等一年,让他第二年跟静玉一起入学。
每天上学,百川总是早早地等在静玉家门口;放学回家,两个人也总是一起写作业,一起带弟弟妹妹,相处得跟亲兄妹似的。直到小学最后一年,班上发生了一件事儿,这才打破了两个人之间的平静。
那天,班上的男生李凯作业潦草,被老师罚写两遍。课间,静玉起身出教室,因为班上人多,桌子很密,静玉不小心撞到了正在补作业的李凯的胳膊肘。李凯的钢笔在作业本上划了长长的一笔,而且把作业本也划破了。李凯被老师罚写作业,本来心里就窝着火,被这么一撞,更是恼羞成怒。他不待静玉解释,伸手就朝静玉狠狠一推,还一边骂道:“你眼瞎了!”静玉被推倒在地,委屈地撅起嘴。
这时,做值日生的方百川正好抱着作业本从外面进来,他放下本子,冲过去扶起静玉,大声质问李凯:“你干嘛欺负她?”
李凯正愁没处发火呢,毫不示弱地吼回来:“我就欺负她了!干你什么事儿?她是你什么人?是你婆娘么……”
方百川不等李凯冷笑出声,早就一拳朝他那张臭嘴招呼过去了。李凯嚎叫一声,奋力反击,两个人手脚并用打起架来。静玉和同学们在旁边直喊:“别打了,别打了!”可是两个人像斗红眼的公鸡,谁也不肯罢手,直到同学们叫来了老师,才终于偃旗息鼓。后来,老师让李凯向静玉赔礼道歉,并罚两个打架者打扫教室卫生一个星期。
每天晚上放学,静玉总留下来,跟他们一起打扫,然后和百川一起回家,只是,静玉不再像以前一样靠近百川,两个人之间总要保持一段距离。静玉觉得这件事儿因她而起,她不能置身事外,可是想起李凯的话,静玉又觉得十分别扭,特别是跟百川单独相处的时候。静玉开始有意无意地避开百川,百川也敏感地觉察到了,可是却不知该怎么开口。
一天放学路上,百川叫住远远走在前面的静玉,郁闷地问:“静玉,你怎么老躲着我,也不跟我说话?”
静玉迅速瞟了一眼百川,不敢看着他,小声地答:“我没有!”
“你有!”百川更郁闷了。
“免得人家说闲话嘛!”静玉红着脸说。
“李凯胡说八道你也放在心上,难道以后你都不理我了吗?”百川生气地质问。
“好了好了,我以后不躲你就是了嘛!”静玉也觉得自己有点过分,赶紧说,“走吧,回家了!”
生活似乎又恢复了平静,可是静玉的心里却再也平静不下来。
静玉学习成绩不怎么好,中考落榜了,自己也没心思再读,就去了成都姑姑家开办的缝纫加工厂。一方面可以学点手艺挣点儿钱,另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静玉从没对谁说起过,那就是不用再成天跟百川呆在一起,不用理会两家大人无意间流露出的会心微笑。天知道,这给她造成了多大的压力和伤害,在她渐渐懂事儿以后,她发现百川早已在自己心里定格为:哥哥,再也无法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