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晚膳用了半碗人参山药粥,这会正想吃些蜜饯,小丫头因为之前被张承祖警告过,不许给李氏吃甜东西,小丫头只好把张承祖搬出来当挡箭牌,李氏听了是张承祖所说,心里更是气愤,嚷道:“每日里只与我吃些粥,连点肉末都不放,我又不吃斋念佛,连蜜饯果子也不让吃,这是想饿死他老娘,我还以为他变好,知道心疼我,没想到还是个没良心渣的!”张承祖在上房门外听见李氏嚷,叹了口气,也没进屋,便去找楚锐。
楚锐道:“老太太这种情况越吃甜食越厉害,明日给她些鱼吃,不过也不能吃多,吃多了荤腥,涌上痰来,在堵住心脉就不好治了。”张承祖叹口气道:“如今我也只能让母亲骂道底了。”
一连几日,老太太只能吃些清蒸鱼之类的清淡食物,气的李氏每日都骂张承祖,骂的话也是越骂越难听,张承祖也是几日没去上房请安了。这样一来,李氏更是觉得张承祖故意如此对她,只觉得张承祖对她不如李升对她好,又想起李升还在偏院躺着,当下让丫鬟备了软轿,又穿了青石鼠皮压银丝的披风,便使人抬去偏院。
到了偏院,没见着人,又问丫鬟,丫鬟支支吾吾的,李氏大怒,又险些憋过去,上了软轿,回了上房,便传了当日伺候李升的大丫鬟玲儿来,那玲儿刚进了门,就被李氏使小厮乱打了几棍,玲儿还不知怎么回事,便挨了打,心里万分委屈,却碍于老太太的淫威,不敢出声。
李氏问道:“升少爷去哪了?”
玲儿知道此事是不能说的,当下就不出声,李氏见她不做声,便又使小厮打她,院子里的扫洒婆子听见玲儿的惨叫声,便去禀告了张承祖。
张承祖忙跑到上房,见那玲儿被李氏打得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了。心下大怒,问道:“玲儿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小丫头,母亲何必对她如此残忍!”
李氏狞笑道:“怎么?我儿来怜香惜玉了?不怕你那身份高贵的媳妇吃醋?这小丫头骗我,我当然要重罚她。”
张承祖道:“母亲怎么能说这样的话?玲儿又怎么骗了你?母亲不妨明说。”
李氏道:“她明明知道你表弟的下落,却不肯说,我正要打完她,去审其他人,就不信都不知道,都不怕死!”
张承祖知道李氏的脾气,只怕不告诉她,她还不知要打死几个,便道:“母亲不用再审他人,既然母亲这么想知道,儿子便告诉你。”当下,把李升死的经过告诉了李氏,李氏听罢,吐了一口血,道:“我当初就该让那兄妹两都死,真是我一时心软就害了我升儿。”说罢,便昏了过去。
张承祖让人去喊楚锐,有使人将玲儿抬出去埋了。心道:“母亲知道今日也不知悔改。”
楚锐来了之后,把了脉,道:“准备后事吧,活不到明天。”
当天晚上,李氏醒来,气息极弱,叫张承祖上她床前,对张承祖道:“看来我大限已到,刚才我见到我母亲啦。”张承祖道:“母亲别说这些话,一定会好的。”
李氏道:“我有些话要给你说,只怕今日不说再也说不了了。”
张承祖哽咽道:“母亲请讲。”
李氏抓着张承祖的手道:“我十岁的时候,父亲从外面带回一个十三岁的少年,对外称是他在外面与人相好有的这个孩子,取名李耀,可我们一家都知道,他姓沈,叫沈耀。我虽与他兄妹相称,可是却渐渐喜欢上了他,我私下向他表白,没想到,他也喜欢我,我们就私下往来,私定终生。谁知此事被我父亲知道,一气之下将我关了起来,没过多久,父亲便把我许了人家,我在家哭闹绝食也不顶用,谁知,三天后父亲误食毒菌中毒死了,原先与我定了亲的那家不知听了什么闲言碎语,便要与我家退亲,我当时心里惦记着沈耀,就私自答应了退婚之事,我母亲也被我气病了,只让我大哥把我锁了起来,把沈耀赶走,后来,我就被你祖母选来冲喜来了。而你父亲对我也甚是冷淡,过了两年我才知道,你父亲喜欢的那个女子家里因为嫌弃你父亲是个药罐子,而拒绝了你父亲的求亲,没想到的是那女子对你父亲用情甚深,竟然上吊死了。他心里只有那女子一人,又怎会对我好?我们两个一直就是过着同床异梦的日子,后来,我生下你后,就再也没见过你父亲,直到他死。你太像你父亲,除了云芳,你心里也没想过其他女子,所以,我总是看不惯她,凭什么她就得你宠爱,而你父亲直到死都不愿再看我一眼?就这样,咱们母子生了嫌隙。再后来,我在一次上香的时候,遇见了沈耀,他领着升儿,这时我才知道沈耀得了绝症快死了,他万般恳求我,让我好生照顾升儿,我就把升儿带回来了,告诉你说是你二舅家的孩子。没过几日,沈耀就死了。我心里万分悲痛,只能更加疼宠升儿,我也知道升儿不成材,不争气,可是只要想到他是沈耀唯一的血脉,我就于心不忍,以致于我们母子因他反目。我儿,这些年来母亲把心思都放在他身上,平日里总对你恶言恶语,对你媳妇也做了不少让她伤心的事,如今,我把这些话说出来,心里舒服多了。”说完,就闭上了眼睛,撒手而去。
张承祖这才知道原来母亲这一生都没真正快乐过,心里悲痛、酸楚、疼惜、苦涩、各种滋味全涌了上来,终于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云氏想到老太太的一生经历与平日里的所作所为,叹口气道:“这便是清儿所说,可恨之人自有可怜之处罢。”
张承祖守了丧期,过了百日,便上报朝廷,丁忧三年。昭帝准奏,并下诏,丁忧过后接任户部尚书一职。一家人也从新府邸搬回老宅,给老太太守孝。
一日,云太傅去梁王府品茶,说了李氏的事,梁王听罢,叹道:“人生本无常,这张李氏摊到如此孝敬的儿子也是她上世修来的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