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帝又是一惊,道:“令妹?朕要见她,朕想要和她见上一面。”又吩咐李德道:“去张家传旨,让张承祖带他女儿来这里见朕。”锦成道:“妹妹还在庄子上,父亲去了别处。”昭帝道:“还不宣来见朕。”
李德忙去庄子宣旨,约有一炷香时间,锦清便随着李德来了。锦清上前行了礼,见过了昭帝与康亲王。昭帝上下打探了锦清一番,道:“快平身吧,你今年几岁?”锦清道:“十二。”
昭帝又问:“此物是你所造?”
锦清道:“是,因小女幼时曾得过一本孤本,上面教习一些军法和一些古怪事物的做法。只是当时年纪小,不懂得那书的宝贵,给撕碎折东西了。好在小女大小记忆力好,那书上所教也算记得。”
昭帝道:“你除了会做这神武大炮,还会做什么?”
锦清道:“一些远程弓弩。”
昭帝听罢,大笑,道:“好,朕需要你帮朕多做一些这样的神武大炮和你刚才所说的远程弓弩,你可愿意帮朕?”
锦清道:“小女把图纸画好交给皇上,皇上可派信得过的能工巧匠连夜打造,有不对之处小女再给与指点,皇上您看这样可好?”
昭帝道:“这样也好,只是,朕还想听听那孤本上的军法,你如你来说给我与康亲王听?”
锦清道:“好,只是小女有所要求。”
昭帝笑道:“你想要什么?说出来,朕给你。”
锦清微微一笑,答道:“锦清有两个要求,第一,此次北戎之战有小女在幕后指挥,用人及战术都有小女做主,其二,小女让皇上立誓,不能向任何人提到小女会这些本事,因为将来小女只希望过平淡的日子。”
昭帝笑道:“你可有必胜的把握?你可知若是此次你战败,失去的不只是你的项上人头,还有你全家人的性命。”
锦清道:“小女从来不说做不到的大话,皇帝若是不信我,此刻尽可以回宫,明日我自会让哥哥把神武大炮的图纸呈给陛下,只是,今日这军法就不要讨论了。”
昭帝笑道:“你居然与我讨价还价?朕活了三十八年,你是第一个与朕讨价还价的人,你就不怕朕么?”
锦清笑道:“怕什么?在小女眼中,皇帝不过是一个位居高位,只为他人活着的可怜人罢了!”
昭帝问道:“朕哪里可怜了?”
锦清道:“皇上从登基以来,可安安稳稳的睡过一次觉?”
昭帝道:“朕每日操劳国家大事,还真没普通百姓那样睡过好觉。”
锦清又问道:“皇上每日锦衣玉食,可曾真正开怀大笑过?”
昭帝叹了口气道:“朕还真没开怀大笑过,朕乃一国之君,始终都要有为君的威严。”
锦清也叹了口气道:“我猜皇上遇到伤心事也没大哭过吧。”
昭帝道:“不错,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真是天下男儿之榜样,哪能落泪?”
锦清道:“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只有帝王,肩负着天下苍生,没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皇帝是站在高处,可又有谁可以与他并肩而站?所谓高处不胜寒。”
昭帝心道:“这么些年来,你是第一个与我讲这些的人,没想到,我今生唯一一个知己却是个小姑娘。”当下说道:“好一个高处不胜寒!”又道:“朕允了你的要求,你明日将你所用之人及所用兵法,写了呈给朕,朕今日先回去,待会还要去南书房议政。”
当天晚上,昭帝独自歇在昭阳宫,批完折子心里还想着锦清那句:皇帝站在高处,又有谁可以与他并肩而站?昭帝心道:“你可以的,你可以和朕一起并肩而站,只是你这样小,朕又怎么舍得你进宫陪我这个都可以做你父亲的老头子?”第二日,李德清理昭帝笔墨,见那宣纸上写着:“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当下摇摇头,心道:“这做皇帝的还真难,难得喜欢上一人,还得忍着。”
最兴奋的是康亲王,康亲王酉时回府后,康亲王世子宋允暮正在书房等他。康亲王世子见康亲王一脸兴奋,问道:“父亲何事如此高兴?”因为北戎之事属国家机密,朝臣是不得在家随口议论的,康亲王便道:“为父心想事成了。”那康亲王世子是如何聪颖,当下笑道:“恭贺父亲重上沙场,也恭喜父亲旗开得胜。”康亲王笑道:“你小子,一向聪颖,不过,这事还不好说。”说罢,脸上还露出一个甚是古怪的笑来。康亲王世子见今日自己父王有些古怪,也没再多说,便去了饭厅用晚膳。
康亲王脸上笑得古怪是因为想起了锦清,心道:“允暮今年十五,那丫头十二,两人可算是天造地设,又想到自己儿子长得有些阴柔,不想时下流行的那种国字脸。又不禁担心锦清看不上自己儿子,想着想着,又想到今日昭帝的情绪,心想,皇兄难道看上那丫头了?”这么一想,不自己吓了一跳,食不知味的用完了晚膳,夜里居然失眠。后来,索性自己点了自己睡穴,但又因内功深厚,一个时辰就自己解开了,心里懊悔:“老子为什么内功这么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