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现世。
这年扬州城里,最热闹的莫过于二月十二花朝节,这日子里,天气虽还带清冷,却已到仲春,正值芳菲盛开,绿枝红葩的时节,白日里,家家户户的在院子的花枝上系红绳,许心愿,闺阁女子含羞,风流才子露情,晚上亦有放花灯的花会。
而此时,新到任的巡盐御史林如海家却是忙里忙外,那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到扬州上任方一月有余,他家五世列侯,可惜支庶不盛,子孙有限。
林海少时也是文采飞扬之人,凡事不放于心,眼光极高,好容易迎娶国公府小姐贾敏为嫡妻,虽有几房姬妾,却都不得如海心意,只和贾敏举案齐眉,夫妻感情甚是和睦,虽子嗣不旺亦不强求,如今这贾敏正经历分娩之痛,怎不能让林如海心急如焚?
“秦嬷嬷,敏儿怎么现在还在喊疼?都多少个时辰了,孩子怎得还没生下来?”
逮着一个端着水盆子出来的婆子,如海也顾不上别的,径直就问。
那婆子失笑,“大人放心,女子分娩自来都是这样的,夫人有些年纪,自然要比其他人家辛苦些,但胎养的极好,夫人这会子还有精神喊呢,大人很不用担心。”
说话间又听得贾敏一声痛苦,如海恨不能以身受之,眉头亦皱若山峰。
如海的几房姬妾都无所出,此刻嫡妻生产,她们也在旁等着,看着老爷火急火燎的样子,都好言安慰如海,偏他一心在分娩的贾敏身上,几个女子的话竟一句都没听进去,只觉烦躁不已。
那院子里种着几株木芙蓉,此时竟都含苞待放,在风中摇曳多姿,那贾敏房中最后一声喊叫终了,便是稳婆们的高声贺喜,如海哪里还待得住,直直就往产房去了,几个稳婆一看他大男人要闯血房,忙拦住了叫阿弥陀佛,房里走出一个嬷嬷,手上抱着刚出生的婴孩,林如海看着女儿娇嫩的肌肤和细细的哭声,一时竟也不知抱好还是不抱好,一会儿收拾好了产房,贾敏也醒了过来,见丈夫在床边坐着,枕畔就是一个襁褓,正欲喜极而泣,又被如海劝住了。
知她想见女儿,如海便小心扶起贾敏,夫妻两个抱过女儿来看,虽才出生,但轮廓分明,肤质白皙,贾敏一见便爱若珍宝,两人逗着女儿,竟都忘记了要给新生儿取个名字。
那几房姬妾心知林如海如今得女,更不会关照自己,便都散了,只其中唯一一个沈姓姨娘看着不知何时全数盛开的芙蓉花,念了句果是有幸,也悄然走了,那重瓣芙蓉半红半白,印着绿叶,确如名字一般娇容三变。
林如海花朝得女,便有书信回了京城贾敏的娘家荣国府,如今已是高龄的贾敏的母亲看了信后很是开怀,一时间整府都知林姑爷得了女儿,还是在百花神的庇佑下降生的,顿时整府都跟着欢喜。
待贾敏才出了月子,夫妻两人恍然还没给女儿一个姓名,只一路宝贝女儿宝贝女儿的叫着,如海学问渊博,偏就在给女儿起名上一筹莫展,想了好些个名字又被自己一一否定,最后贾敏嗔怪的看了他一眼,方才说道:“老爷,我看咱们女儿眉若青山黛,面如灵地玉,莫不如就叫黛玉?”
林如海听得,便长身一揖,“到底娘子也是有才学的人,黛玉黛玉,这个名字再合适不过。”
如此便给女儿起名林黛玉。
小黛玉尚在襁褓,却仿佛知道爹娘给自己起了名字一般,呜呜呀呀的说着无人明白的话语,小眼睛一张,清灵仿佛沾染不上任何尘埃,林如海看得心中不知有多欢喜,正想凑上脸细看,冷不防被小黛玉伸手拍在了脸上,软软的小手混合着奶香真真让人恼火不起来,如海初为人父,对此更是混不在意,只觉女儿好动乃是开心好事,贾敏见他疼宠女儿,也掩嘴轻笑了。
夫妻正享受天伦之际,门口有小厮来报,说是国公府来贺,并礼物送上,现正放在大堂。
如海放下小黛玉,和贾敏对视一眼,俱都沉默。
“老爷可是觉得为难?”好半晌,贾敏才开口道。
林如海叹口气,当初他求娶贾敏,国公府并不情愿,贾敏当年是待选秀女,最后却和林如海情窦暗生,也不知用了什么方法让自己没能入宫,只一心等着如海,待他把聘礼送上,如海才渐得好颜,偏林如海看不惯贾家一些形式做派,待人接物,却不能直说,只和虽稍显迂腐但仍清廉的贾敏之兄贾政偶有往来,最后夫妻便回了姑苏,贾母想留亦没能留住。
后来每年林家也只遥寄厚礼,以偿女儿未能膝下尽孝的愧疚,贾家虽也有回礼,却都很薄待,林如海贾敏本就对钱财不甚在意,也没往心里去,之后贾政之妻王氏生下小公子,据说很是通灵,能带来好运,加上贾政长女入宫做了女官,一时国公府更是富贵跋扈。
“如今倒不好说,只看岳母书信里有何意吧。”他疼爱的看了一眼黛玉,才出了房间。
拆的信来,略去恭贺之词不提,如海看完了便拿给贾敏,贾敏看了才知,母亲知道自己生了女儿,竟是想让她带回京城看望,信里更有写到王夫人所生的公子宝玉,衔玉而诞,眉清目秀,在家中亦如众星捧月一般得宠,观贾母之意,隐含着想要结为儿女亲家的心。
“若只看人,倒也罢了,只这结亲的意思,怕是为时过早了。”如海才得女,心上最重,别说一个带玉的公子,便是天皇老子来到他面前,他也是要犹豫三分,况贾府里水深路滑的,他当初就是不放心妻子才回姑苏,如今再回去,也是不情愿的。
贾敏深知丈夫的心思,虽多年未见母亲,仍有遗憾,但到底为人妻为人母,黛玉才满月,路途遥远,她自产后身子也不十分好,自然还是调养重要,况结亲之事,确实为之尚早,她因自己曾被勉强婚事,故对此多了芥蒂。
“老爷说的是,此事可以暂缓,母亲也必能谅解的。”待黛玉再大一些,再去京城,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