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缭绕的医暇宫弥漫着阵阵药香,医仙老祖一边品着药草一边思忖着什么。这日,医仙从朝天门回来,径直往警幻仙子处来。
警幻仙子正在打坐,有宫女禀告,医仙老祖来拜见仙子。仙子闻听不敢怠慢,忙迎出宫门。医仙老祖手执佛尘,站在宫门外。见仙子迎出忙施礼道:“贫道有礼了。”仙子还礼,请医仙入宫谈话。
落座奉茶后,仙子问医仙来意。医仙道:“仙子不知,五百年前我到山中采药,谁知被一妖蛇将我咬伤。幸好遇绛珠仙子路过,被她所救,也注定了仙缘。今听得她下世历劫,贫道想既然如此也是机缘。如若就这样了却了,也实在可惜这次机会。不如贫道暗中助她,一则报了绛珠仙子疗伤之恩;二则也可造福一方百姓。不知仙子意下如何?”
警幻一听犹豫道:“好是好,只是这天意难违,岂是你我随便能改的。”
医仙笑道:“仙子放心,今我已禀明天帝,无碍了。”
仙子一听大喜道:“如此甚好,这么说来我那绛珠妹妹又可添一份功德。我先代她谢过医仙,只是不知医仙要如何助她?”
老祖笑道:“此乃天机,恕我不便相告,到时仙子便知。”
仙子闻听也笑道:“是我唐突了。”继而想了想,命宫女取来绛珠在天界修的一颗真元珠,递与医仙道:“医仙,此珠乃是我那绛珠妹妹在天界修炼的真元,她下界时交与我保管。按原先的路,她魂归后方可要回此珠。现在……既然天机已改,可是她的劫数还是难免。烦医仙交于她,可帮她消灾避难,完成正果。”
医仙接过绛珠,起身告辞而去。
不论天意如何更改。且说,黛玉自母亲去世被贾母接来身边后,贾母万般怜爱,饮食起居一如宝玉,而迎春,探春、惜春三个孙女倒是靠后了。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亦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止同眠,真是言和意顺,似漆如胶。
等后又来了王夫人的寡妹薛姨妈,薛姨妈带着儿子薛蟠、女儿薛宝钗来京暂住,是因宝钗要待选宫中公主们的侍读。
谁知这年冬底,林如海因身染重疾,写信来特接黛玉回去。黛玉接到父亲林如海身染重疾的信后,又是悲伤流泪不止。贾母也忧闷异常,只得打点黛玉起身。宝玉大不自在,怎奈父女之情,也不好阻拦。择日,贾母命贾琏送去,仍叫带回。
一路无话,贾琏与黛玉等一行人到了扬州,早有林府管家林元带手下备了车马在码头等候。见贾琏黛玉的船靠了岸,忙上前打躬寒暄,侍候贾琏好、黛玉回府。
黛玉回到家里,府中丫鬟,婆子早已准备妥当,服侍黛玉洗漱,更衣。那贾琏自有林元安排住在了客房。
一时,丫鬟软香领黛玉来到如海房中,黛玉见父亲面色蜡黄,精神萎靡,又悲啼不止。父女二人抱头痛哭一场,互诉思念之苦。如海见黛玉几年不见出落的亭亭玉立,超凡出尘。心中宽慰欣喜,精神好了许多。
又有贾琏过来于姑父问安,叙了些家长,各处问好。贾琏恐如海太过劳神,安抚了一番便告退回房歇息去了。次日因金陵老家来信,有事请贾琏去办理,遂暂时别了如海自去。
黛玉从此每日服侍于如海病榻前,端茶递药,必亲为。
如海精神好时,问黛玉些贾府的事。如海自知黛玉虽聪明绝顶,可毕竟还小。遂闲谈时将人心变幻,官海沉浮,皇宫中,百姓间的大事小情讲述了不少,黛玉也当故事听得有趣。少不得听到趣事时,也是娇笑不止。
时至六月的一日,如海觉的身上清爽了些。想起在庙中许的愿,又恐家中冷清拘坏了黛玉,命林元备了轿,带黛玉到栖灵寺还愿上香。
自小如海便把黛玉假充小子养,已慰膝下荒凉之叹,遂将黛玉扮成男孩领着到处玩耍。今儿为了少些麻烦,又让黛玉扮了男孩装,紫娟雪雁也扮成了小厮。如此装扮,紫鹃甚是惊奇。想那贾府中的小姐丫鬟哪能随便出门的,紫娟自小进得府中,没出过二门。这次陪黛玉回扬州,也是在车里船上,哪有过今日的自在。
如海黛玉坐轿直往栖灵寺,到了山门前下了轿。黛玉见庙门两旁有先帝的题联:“万松月共衣珠朗,五夜风随祥锡明。”山门处东边的偏壁上,面南嵌着一方石刻,上有繴窠书:“淮东第一观”。整个庙宇在郁郁葱葱的绿树环抱中,更是庄严肃穆。
紫鹃和雪雁虽然好奇,可是有如海在,不敢造次。
黛玉随父亲进得庙院中,但见院中香烟缭绕,善男信女人流涌动。人人面目严肃,虔诚礼佛。
寺中方丈苦禅法师与如海深交,听如海到来,特来迎接。眼见如海身边有一年龄不大的俊美公子,心头一动不由目露悲悯,心中哀叹。只因修行已深,喜怒不行于色道:“阿弥陀佛,真乃神仙般人品。”
如海笑道:“方丈谬赞,此乃小女,为方便女扮男装。下官这次为还原而来,又要打扰禅师了。”
苦禅道:“是极。大人,女公子请到禅房用茶。”
黛玉还礼道:“方丈法师、父亲先请。黛玉先去上香,随后就到。”
如海对苦禅道:“随她吧!咱们只管咱们就好。”又嘱咐紫娟等好生侍候,便随苦禅去禅房品茶。
如海离去,紫鹃和雪雁自在了许多。东看西瞧,只恨少长了两只眼。
黛玉来到正殿捐了香油,又请了香进殿内叩拜。拜完佛后,紫鹃和雪雁扶她起身,起身刚出大殿见一老妇人摔倒在自己面前,黛玉未加思索,忙俯身搀扶。
那老妇白发苍苍,面目慈祥。一身灰色布衣,斜跨一布袋。一边向黛玉道谢,一边自顾喃着:“阿弥陀佛,好心有好报,好心有好报。可惜老婆子命不久矣!就是烧香拜佛,也难活命。”
黛玉听老妇这么说,甚是疑惑问道:“老人家有何难处,可能告诉我?”
老妇道:“老身命不久矣,却无人能救我。而老身现在正是生不如死,每日被病痛折磨,真是……”话没说完,已是泣不成声。
黛玉微微颦眉道:“老人家,身子纵是不大好,可也不要这样讲话,有病找大夫看了就会好。如若无银钱,这倒无防,我这有。”说着就要从袖中掏钱。
老妇摇头道:“谢公子好意,我这病一般大夫是看不好的。老身曾经做过一个梦,在梦中经仙人指点,能治老身病痛之人,必须苏州人士,名中带玉,姓中带木的才能行。”
黛玉听老妇人这么说,笑道:“这是什么病,巧到有这名的大夫才能医治?”
老妇哭道:“老身后背有一毒疮,得有这姓名的人用嘴把毒吸出方能痊愈。”
黛玉听老妇这样讲暗自忖度,世上真有这么巧的事?我不但是苏州人士,而且名中带玉姓中带木。难道是这老妇人有什么企图不成?可是又转念一想,这老妇人能有什么企图呢?我跟她素不相识,纵是她要害我,也要身体好才是。现她看上去就是走路都艰难,又如何害我?罢了,看来这也许是天意,让我遇到这个老妇。说不得我若能解她病危,积下功德,父亲的身体从今后能好转,也是我的孝心。可让我用嘴吸毒,却也是为难。抬头见那老妇眼中的绝望,又心生悲怜。所幸牙一咬,心一横道:“让我来看看吧,我名唤黛玉姓林,苏州人士,正合您也要的条件。”
老妇一听又喜又难道:“公子不嫌脏吗?”
黛玉笑道:“如真能解你病痛,救得你性命,别的不打紧。”
老妇一听感激万分,紫鹃和雪雁搀扶着老妇人来到一僻静处,老妇撩衣露出疮口。
黛玉见这疮口又茶盅大小,漆黑流着脓血,发出阵阵恶臭。紫娟捂住鼻子直皱眉,黛玉感到胃中翻滚,忙捂住口鼻直想呕吐。可看那老妇痛的满脸是汗,浑身直打哆嗦。一咬牙,闭住气就要帮老妇吸毒。
紫娟素知黛玉有洁癖,忙道:“公子,还是让紫娟来吧。”
老妇点头道:“可见你是有造化的,不过这疮你吸了是不管用的。”
黛玉看看紫娟道:“还是我来吧。”再不犹豫,竟用嘴帮老妇把脓血吸尽,直到见了干净的血为止。一时累的大汗淋漓,娇喘嘘嘘。雪雁早寻来了水,准备好让黛玉漱口。
黛玉的举动,让老妇露出赞许的目光道:“公子大仁大善,必得福报。我有一部奇书传于公子,公子定要背熟。”说罢,从斜挎的包中取出一部书和一锦囊,递到黛玉手中。接道:“锦囊中有一绛珠,公子戴于胸前,不可示人。以后消灾避难,全靠此珠。还有一句话公子紧记:泪尽还完前世盟,普渡众生证奇缘。”
黛玉捧着书与锦囊,一时不知所措,低头仔细回味这两句话时,老妇已走出寺院不见踪迹。
紫娟推了推发怔的黛玉道:“姑娘,那老太太真怪,说的话让人听不懂。”
黛玉也摇头道:“我也不明白。”
这里林如海见黛玉这长时间未来禅房,甚是焦急。与苦禅匆匆来找。却见黛玉手拿一部书与一锦囊正在发怔。忙道:“玉儿,何故在此发怔?”
黛玉见父亲寻来正要回话,苦禅吃了一惊,大喜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女公子得奇缘,改天机。看来以后百姓有福,阿弥驼佛。”
林如海见苦禅如此讲,甚是疑惑。心下也明白苦禅不会泄露天机,遂也不问。见黛玉无事,又闲逛了一会子,启程回府。
回府后,如海问起寺中之事,黛玉一一回禀。
如海点头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做的很是。”又翻看那部赠书,见是一部医中奇书,甚是惊喜。又对黛玉道:“你要紧记老太太的话,背会此书,也许以后大有用处。”又嘱咐紫娟把那颗珠子用结实的丝线串了,与黛玉戴好。这林如海虽不解此事,可与苦禅谈禅多年,也知必有缘故,还是一切随缘吧。
如海身体好些,又见公文堆积如山。只去处理公务,黛玉见如海病好心中欣喜,每日在家中读书。如海回来后,再侍奉父亲。本书由潇湘小说原创网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