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老爷到底是六品同知,休竹也算是嫡出女儿,以后婚嫁问题必然会细细考究,不求大富大贵,也该嫁给能过日子的。
休竹本来就没有突出的地方,模样也只算得上清秀,放在任家几位女儿中间,是最不起眼的一个。没有任休兰的冷艳,没有任休莲的明艳,更没有任休月的天真烂漫和姣好的容貌。如果是个庶女身份,这以后的日子……
李妈妈不赞同董氏的观点,“即便是嫡出女儿,怕是也被王姨娘贬得一文不值,夫人,你不为自己想想,也要为五小姐想想啊。”
董氏微笑道:“你放心,我心里有数。”
李妈妈还想说,见董氏闭目养神,只好将话头咽下去。
王姨娘这段日子的挑衅,董氏不是不明白。任休兰和任休莲都到了议亲的年纪,这女孩儿出嫁,庶女和嫡女的嫁妆一开始并无太多的差别,只庶女的生母身份一般为府里的仆人,没有多少体己能给女儿添箱底。而嫡出的女孩就不同,生母都有自己的嫁妆,自然会拿出来一些给自己的女儿。
没有哪个人愿意把自己的东西,给丈夫的小老婆。嫡母能容忍庶女的存在,但绝对不会给予过多的关注,倘若这个小老婆恪守本分,庶女也知道进退而深得嫡母之心,嫡母或许也会另眼相看。如果庶女一开始就和嫡母敌对,到最后吃亏的必然是自己,因为后院中的女孩,婚嫁问题大多都是嫡母参与,小妾是奴婢身份,就算出去议亲,也没有人会将她一个姨娘放在眼里。
董氏的身份却有差别,到底是续弦,底气不足,虽然当初进门也有嫁妆,却与前夫人有差距。任老爷虽然不宠爱她,却也没有插手她嫁妆的事儿。而女孩儿的婚嫁,估计任老爷也不会让董氏插手。
只是,任老爷毕竟是男人,细节却需要一个女人来参与。倘若嫡母有心要害一名庶女,那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儿,即便在自己男人面前说不上话,要编排庶女也多的是名目。毕竟,在所有人眼里,女孩儿养在深闺,接触最多的就是嫡母,品行如何,也只有嫡母才深知。
王姨娘顾忌的就是这一点。或者,还有另一个原因,前夫人的嫁妆。
王姨娘这几年当家,估计也没捞到多少银两,毕竟任老爷只是一名六品同知,家里女孩儿就有五位,两位姨娘和一位正房夫人,如果老太太回来,开支又多了一项。就算她再怎么苛刻,吃穿用度一般开支却是不能少的,否则任老爷就会认定她不会当家。
李妈妈看不透这些,董氏却看的分明。这些年,她是清净惯了,也无心去做那些磨精神的事儿。王姨娘爱折腾就折腾去,她只需要保住自己的正房夫人地位,直到女儿休竹顺利出嫁。
算算日子,老太太也快回来了。
休竹放下笔,揉着酸痛的膀子,碧翠瞧见,连忙放下手里的针线,走过来一边帮她揉捏,一边道:“小姐整日习字,又不是要去考状元郎,何苦这么卖力?”
休竹看着书桌右脚高高叠起的字帖,任家老太太她还没见过,不过听说她信佛教。休竹抄写的这些《金刚经》就是打算等老太太回来的时候,送过去。
好吧,休竹承认她这是准备贿赂老太太,谁叫她是这一家主母呢?明显偏心眼的老爹她指望不上,这老太太一定要抓住了,让她站在生母董氏这边,否则董氏以后的日子会比现在更艰难。
“我不写了,你收拾一下吧。我去院子里走走。”
碧翠答应一声,忙忙地收拾出来,紧追着休竹去院子里。香菇和香草两名小丫头正在打扫院子里的落叶,见她们出来,两人连忙垂下头。匆匆一眼,休竹发觉香草的眼眶微红。
碧翠已经走过去了,让香草抬起头来,香草不肯。最后迫于碧翠大姐姐的身段,不得已抬起头。“沙子迷了眼,我用力揉了揉,不碍事儿的。”
香草是这院里年纪最小的丫头,才留了头,一开始是去了任休月的院子,任休月嫌她愚笨,手脚慢就让王姨娘送到休竹这里来了。
其实,香草并不笨,只是嘴巴笨拙了些,人老实了些。刚刚能说出那样的话,也是香菇教了她。
这院子里加上主子一共就六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小的家庭,因为休竹平日里待她们都很随和,好吃的也不会忘了她们。如此,也得到了她们细致入微的关怀。
看香菇的脸色,休竹也猜到了几分,走过去抓起香草的手臂,掀起衣袖,果然紫青了一片。又蹲下身掀起她的裤管,白皙的小腿,竟然有几道抓痕!
见休竹脸色暗沉,香草慌了神,连忙道:“已经不疼了,真的不疼了。小姐,我没事儿,不用担心。”
休竹深吸一口气,渐渐镇定下来,吩咐碧翠,“带她去屋子里上些药吧。”
碧翠答应一声,拉着香草就走了。看着她们的背影,袖子里的手不觉握成拳头。上次任休月吃了暗亏,不敢明目张胆地找休竹麻烦,却开始对她屋子里的人使坏,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明明就是八九岁的小姑娘,心肠怎么就如此狠毒?香草才七岁。
杜妈妈见她抑制着怒火,不觉点点头,走过来温婉地赞赏:“小姐要沉得住气,不能着了王姨娘的道道。”
只要有一点点过失被王姨娘拽住,必定会想方设法地让任老爷休了董氏,即便不休了她,也有了借口将她贬为姨娘。到了那个时候,五小姐的处境就非常不妙了。只要董氏是正房夫人,家里过的如何外人并不知情,五小姐也还是嫡出女儿。
------题外话------
一般大家庭讨媳妇,就愿意要嫡女,主要并非因为身份和嫁妆问题,关键是古代女人要主内,而嫡出的女儿更能得嫡母教诲。见识、理家与小家子气的庶女有差别,这是一个普遍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