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项冷厉地看着月光下的这个小人儿,几月前托了她的福,他成功打压了蔡京等人的势力,还顺藤摸瓜,找到蔡京等人私下偷盗贡品,只是尚无证据。又加之刑有司此次行事鲁莽,此番打草惊蛇,若要再抓住他们的把柄,恐怕不易!
师师对萧项冷厉严肃的目光视而不见,只温婉笑道:“公子夜半孤身在小女禅院中,莫不是迷了路?”
“既是迷了路不妨一同赏月如何?”师师走到萧项身前站定,仰头看他,指着满天星空,柔声道:“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别人不知道,可师师却是一清二楚的,这萧项实则是苏轼的门生,绍圣四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贬至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徽宗即位后,苏轼被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这职位低微,并无实权。
苏轼会落得如此下场,自是因为新任宰相王安石推行变法,苏轼一派,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可惜王安石变法失败,宋神宗病逝,高太后把持朝政,外戚专权,直到徽宗上位,才略有改善局面,可惜朝中暗流汹涌,佞臣当道,徽宗又是个纵情酒色,不务朝政,亲小人远贤臣的昏君,苏轼自被贬再无翻身之地,纵是被复用,在徽宗和蔡京等人的鼻息之下,依着苏轼的脾性,恐怕会落败得更难看!
萧项一直想助他恩师苏轼,又苦于朝中腐败黑暗,无从下手。
此刻师师对萧项念着苏轼的诗句,自是令萧项颇有触动!自他恩师苏轼被贬,恩师的词句诗赋,成了京中的一种禁忌,无人敢言,他恩师才智双绝,却落得如此下场,作为他的门生,他心中着实为他恩师抱屈,可却不能言,不敢言!甚至还隐去身份,才在朝中夺得一席之地!他此生无颜面见恩师!
此刻萧项看向师师的目光变了,多了几分审视,能知道他恩师的诗句,还明目张胆地念出来,最重要的是对方看着莫约才五六岁,恩师被贬的时候,她还未出生!那她会念这诗句,必是有人刻意教她,对方必定已知晓他的身份!萧项立刻联想到之前的贡品之事,对方必是有目的接近他!他却毫无察觉地被牵着鼻子走,萧项危机感顿生!
萧项双眸微眯,冷凝地审视着眼前的女娃,“哦,那你倒说说这明月有何好赏!”
师师看着萧项这神色,自是明白,自己已经成功了一半,这萧项必定以为她身后还有人!师师对此自是欣喜,面上却丝毫不显,笑容依旧,举目看向夜空,指着漫天星光,言之灼灼,“月色虽好,奈何紫微星弱,乌云遮去了文曲星,这夜色看似虽美,实则风云变化,乌云岿然不动,文曲星此刻已星光黯淡,恐怕很快便要陨落。”
师师算了算时间,快了,前世莫约这个时候,蔡京归京,为化解贡品之事,劝徽宗大赦天下,而苏轼复任朝奉郎,却在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卒于常州。接着萧项便会被派至边关,途中染上瘟疫,死于非命。
什么大赦天下,复用罪臣这些不过都是蔡京等人以退为进,实则要将那些蠢蠢欲动,妨碍他们的死对头,一网打尽,置之死地的诡计罢了!
偏偏萧项一派却无力反击!苏轼萧项一死,清官忠臣一流被打得七零八落,蔡京等人一手遮天,北宋至始走上覆灭的道路!
师师见萧项面色骤变,丝毫不给他搭话的机会,又道:“夜云文曲相叠,即为坎下坤上,应敌,策之不行,利诱之;反启其疑,以为自误,责他人之失,暗警之;又复反诱之也。”说罢,看向萧项,目光沉着,“公子既策之不行,便该示以为警,至于贵尊师不妨置之死地而后生!”
萧项面色冷硬,心中已然掀起滔天大浪,“你是要我放弃刑有司?”到底是谁教这女童此话?对方这是要助他?还是挖更大的陷阱等他跳?若是助他以对方之才,还朝廷一片清明不远矣!反之为敌,这大宋危矣!
师师见他有所动摇,眸中闪过一丝深意,“古有周瑜打黄盖,勾践卧薪尝胆,而今你为何不愿放手一搏?公子你莫以为蔡京一派当真害怕贡品一事被牵连?小女子却以为对方这一招叫以退为进,请君入瓮?”
“你若不信,暂且看着吧,蔡京非但不会拿刑有司之事做文章,反而息事宁人,还会对尔等示好,比如举荐重要官职,复用旧臣等,”说着看向萧项的眸光却是嘲讽与冷凝,“不用高兴得太早,风光过后就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萧项的心口发寒,看着师师的眸色惊疑不定,他忍不住反驳道:“这些不过是你的一面之词!蔡京已经让人大肆搜城,就等刑有司和莫南自投罗网了!”
“呵呵。”师师清浅一笑,面带嘲弄,“他们若毫无动静,岂不更加可疑!只有这样才能让你们放松警惕!蔡京手下有一幕僚,名唤子军,惯用此招!子军此人又善卜卦周易之术,自是测算无遗,坐等收网。”
萧项顿时背脊发寒,“你说的子军可是李子军,常州人士?”
“错,李子军乃京城人士,蔡京的外室所生,蔡京暗中大力培养此子,李子军十岁前往常州拜师求学,十五岁回京,以蔡京幕僚身份堂而皇之进入蔡府,成为蔡京心腹。李子军非但善谋略,懂八卦,更深谙人心,长袖善舞,广交天下名人志士。”师师回眸看向萧项,目光灼灼,言之有力,“他最厉害的地方正是这人心之道!谋略周易不过锦上添花。”
萧项只觉师师那双清澈灵动的双眸几乎将他看穿,撕裂!他回想着与李子军相识以来的一切,似乎一切顺利巧合得令人不敢置信!从认识李子军之后,他们这一派开始节节败退,莫说失了皇上宠信,就连实权也渐渐虚化,李子军善谋略,常帮他谋算,看似每次取得上风,实则进一步失去实权,或落人口实!
萧项双手握成拳,额头青筋爆起,目光冰寒,面色阴沉得可怕,只听他冷厉道:“是谁让你来和我说这些的?!”
看萧项如此模样,师师面上的笑意更柔和了,“汴京是我朝最重要的经济枢纽,汴京县丞乃蔡京心腹,府尹虽明哲保身,未有归顺之意,却也支撑不了多久!兵法有云,行军之道,粮草先行;破敌之计,断其供给;小女子曾听说县丞有一侍妾名唤娇奴,乃是金人,娇奴常背着县丞与家人通信,公子不妨从此处着手。”
萧项此刻已然冷静下来,嘴角微勾,“你要我如何信你?”不可置否,一向冷面示人的萧项,此笑冷若寒梅,配上丰神俊秀的面容,一时之间竟令师师看迷了眼。
师师敛下双眸,面上笑容温婉依旧,“若非因苏老伯之故,小女子岂会来点拨你这顽石!”
萧项冷哼一声,“贡品之事,若非本将军助你,你岂还能站在这里大放厥词!”
师师抬眸,咄咄逼人,“公子助我?果真是好大的本事!哼,若非小女子为你通风报信,如今失势的就不是蔡京,而是萧氏一族的灭顶之灾!公子若不信,不妨回去找你爱妾如云,看看她房中暗格内是否藏着公子私自盗卖贡品的账册!如此竖子,真是不知好歹!莫怪苏老伯亦对你失望之极!”师师面露轻蔑与失望之色。
萧项脑中顿时轰地炸开了,心里一片紊乱!这眼神,就如当初恩师离开时看他的眼神!萧项面色震惊,唇角微抖,“你到底是何人?是恩师让你来劝诫我的吗?”
师师冷笑着,轻蔑地斜睨了震惊崩溃的萧项一眼,“公子且离去吧,日后不要再出现在此处,以免打扰小女子清净。”说罢,转身离去。
------题外话------
关于苏轼的生平,多借鉴百度大叔,苏轼门生并无萧项此人,萧项不过是阿宁杜撰,此为,为文文后期发展提供的重要线索。本文虽以历史为发展线索,但多有变动,所以亲们考历史的时候,千万别把阿宁写的内容当成历史了哦。要看真实历史的亲们,可以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