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家呢。”看到彩儿神色一暗,阿梨立刻补充一句解释,“我家里只有两个女人,大叔总来不方便,所以他都是白天来看看你,看看有什么需要的。天黑之前他就回去了。”
“……”彩儿不说话。
“你爹其实很疼你的。你烧得越来越厉害,怎么也退不下去。大夫说你不行了,让准备后事。我看见他躲在角落里偷偷哭呢,声音不大,可我知道他是真的难过,他害怕你死。”
阿梨说着,声音哽咽了,彩儿侧身听着,眼睛也湿了,怕阿梨看见,她立刻抬手捂住眼睛,将脸埋进手掌。
“咱们都是缺少爱的孩子,一个没爹一个没娘。可好歹,咱们都长大了……以后就好了,会好的。”
阿梨断断续续地和醒过来的女子聊天,话题跳跃着不固定,就像两个小女子最无拘无束的状态。彩儿大部分时间都在听,听阿梨说天南地北,说以前的事,说现在,也说未来。
没错,阿梨还是会提到薛辰,并没有太多避讳。给彩儿看病的第二个大夫就是薛辰家帮忙找的,如果按照第一个大夫的说法她早就入土为安了——没嫁出去的女儿连正经坟地都不能入,只能被拖到随便一个野地里埋了。以继母的脾气,说不定连棺材都不让做,直接卷个席子就解决了呢。
不过如今彩儿还活着说话,多亏了薛家。他们不只出了钱,还派了人过来帮忙。大夫开的药他们都是抓好了送过来的,而且钱都由他们垫付。
彩儿发现阿梨在提到薛辰的时候情绪上并没有什么变化,自然到像提一个他们都认识的人。彩儿听了许久才恍然明白:阿梨以为她早就放下了,在决定成全的那一刻。
她静静地听着,仿佛那个女子口中的那些人真的与她无关,只是她们共同认识的人。她发现当她对那些人无所求的时候,她心内曾经浓重的怨恨和痛苦也逐渐消散,好像、好像……
心里面平静了许多。
25
“你真的要走吗?”
阿梨的婚礼,彩儿穿了那件流云花样的绸缎裁成的衣裳去给送的祝福,在现场,她笑得最开心,也最真心。
是啊,她希望她幸福了,因为不想心再沉重。
三天后阿梨回门,听到了彩儿即将远行的消息,她难过着,眼圈都红了。
“我只是去圣女庙修禅,何必这样。”彩儿安慰她。
病愈之后她去了圣女庙,跪求几日后诉说了自己希望再修行的心愿。可是圣女不肯轻易收下年轻女子。
“圣女庙不是躲避尘世的地方,你若有心,不必非在此。”
“弟子曾经心怀罪恶不能自持,差点酿下大错。人心变化万千,谁也无法保证永远都是善类。只是在脆弱的时候,如果能有正确的的力量引导,也不至于误入歧途无法回头。弟子来此不是为了避世,只是希望在神的光芒下可以度过这段最艰难的鸿沟,也让无辜的人也少一些人受害。”
她求了好久,圣女才勉强答应她。
“你现在庙里修禅一段时间,如果三个月后你有所顿悟,也不改修行的初衷。那么我会找一位游历修女带着你四处修行,感受世间百态,磨练你的意志。”
如此便成了一半。阿梨回门是她的离别之期。
笑着与她们话别,她踏上了于现在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在那里,她必须调整自己的心态,将心魔去除。
“如果你的心被邪恶占据,那么我便是魔鬼,用尽世间一切残酷引你入地狱;如果你还想重回到柔软的世界,那么我便是心灵的引导者,一点一点用最温柔的姿态领你出深谷。”
记得当初不明白形对她的态度前后反差如此大的原因时,形温柔地笑着,这样解释了一句。
“这世界是善是恶,只有三分取决于外界,另有七分全部是你的心在做主。”
那句话她参悟了许久,似解非解。
爹爹直到现在还不是一个慈爱的父亲,最多只会在女儿生命垂危的时候流几滴真情的眼泪;继母还是看她不顺眼,身体刚好点便催促着干活,而且挑三拣四找茬告状的毛病依旧,甚至于彩儿的离家修行也得到了她的极力反对——继女是赔钱货,换点嫁妆借点光,也就这点用处了。如今归了圣女庙,一点好处也没有家里还少了劳力,她自然是不愿意的。成日家在爹爹耳边念叨,看爹爹的样子似乎有所动摇。
彩儿叹一口气,默默地收拾自己的衣裳,不再奢望什么。
妹妹巧儿对自己的态度依旧,这点随了继母。彩儿笑着将阿梨送她的珠花和衣裳给了她,她这才笑了起来。说:“给了就给了,以后不许要回去。否则我可不让你回来。”
“好。”彩儿笑着答应。
薛辰对她的态度缓和了许多,再也没了当初的敌意,听说她要远行,送别的时候倒说了些关心的话。虽然怎么听都觉得是替阿梨说的。但彩儿还是很开心。
她发现对薛辰的感情没有那么强烈了。或许就像形所说的,她根本不爱这个男人,她爱的是她自己,爱的是她想象出来的人。而当她发现这个人和想象的并不一样时,那样强烈的占有欲便渐渐消散了,最后只剩下平静。
虽然失落得心里空空的,但圣女庙的日子或许能填满那种寄托的感觉。
至于阿梨,她十几年的姐妹。还是那么单纯,彩儿那些稍显复杂的心事她还是常常误解,但彩儿变得单纯了,于是所有的纠葛便迎刃而解。
她发现在这个世界她拥有的还是那么多,去了一趟形的店,彩儿的世界并没有出现什么奇迹,该存在的还在,曾经想要的也没有出现。可是当对待世界的心变了,一切也就不同了。
她不再想自己没有什么,而是想自己拥有什么。这样一想,她忽然觉得自己很富有。
“这个世界不会改变,会改变的只有人心。”
这是形的话,那么管用。
去往圣女庙的路上,有一歌者前面引路,唱的悠扬深意,词曰:
“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今悟:忍能止嗔,淡能止痴,谦能止慢,明能止疑,静能止躁,诚能止欺。老子云:“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所谓省心,便是如此了。只是世间烦扰,没有几个人看得懂。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