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请跳转新地址 m.158xs.com

娘跟红红的聊天,无非是往日故事。那些与娘交结的人与事,在红红这里,多少有些故事色彩。

但红红的心里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小镇,那就是离家4里地的毗芦镇。多少次她要先到这个镇,然后走到外面的世界。这个小镇可是说是她故乡的代表。长江的支流、水泥桥、宽阔的水面,来来往往的车,偶尔可以遇见的乡亲。

娘一个人不知来过这里多少回,她会把自己种的菜挑到这里来卖。娘是远远近近有名的种菜能手,她一个人经营生产队里的菜地,那里土地还没有承包,娘一个人不跟大家一起下大田,她一个人经营两三部地菜,一旦有了收成,会分成20多份,每家都会留心取走自己的那一份。

娘种茄子是强项。圩区的茄子是青皮的,圆的,个头很大,最适合做茄夹子。红红小时候吃过的最美的食物便是茄夹子。娘一个人在灶头,两口大铁锅里一面煎,翻了个儿再过到另一只锅。有时是奶奶,有时是姐姐,有时是爹爹蹲在灶头烧水,娘一边忙一边指挥烧火的旺点小点火。香气四溢,茄夹一般都是韭菜肉的。

娘还会种大菜,冬天稍加腌制就是雪里蕻。娘种丝瓜、种南瓜都是一绝。红红就没见过有人比娘会种菜的,她有一大套农谚。红红永远不知道娘什么时候会突然冒出一句农谚来。

娘就是农村的科学家,农技员,她会看天,会看风,会跟庄稼交流。

可惜娘的一身本事只有大姑娘蓝蓝学了点皮毛,后来大姑娘也不愿意种地了,连桌面大一块菜地她也不愿意种,一家人住到了城里,天天买菜。直到有一天,大姑娘的儿子从大城市回来,吃到的菜、吃到的米都不香,大姑娘才想到重拾种地的本领,所以双休日一家人开了车到乡下,仅有的3分地画画一样种上七八样菜,出自己的汗种的菜蔬真正是像画儿一样的。

红红惦记毗芦镇,一夜睡得很不踏实。她在心里想着,是不是在镇子上买一块地,等买成了,自己设计一套院子。中国人骨子里是想住上中国式的院落的,这样下接地气,上可以望天望月。只是,她不想过早的就说出去。毕竟是个不成熟的想法,再说童年时的阴影一直还在。她知道,故乡在心里,字眼并不温暖。

其实在很多年前,哥哥青在毗芦镇买过一亩地。他是一心要父母住到镇上去的,谁知娘第一个躺在地下嚎啕,她也不说理由,只是闹。本来父亲也有些回到城里去的想法,不愿意一生就憋屈在乡下,可是不知何故,等母亲闹得不那么厉害时,父亲不愿意回城里了。尤其是他彻底退休后。

那一年红红刚刚大学毕业,留在了大学当助教,她一心想得到学校的公派到美国去深造。机会难得,多少人头都打破了也要抢这个机会。

红红没有敢告诉父母,可是随着事情进展,红红必须要跟父母说了。谁知才说出口,父亲脸一下子就发白了,原来他是在乎红红的,他希望红红回到家乡的小城来,这样他在农作之余偶尔还可以进城,送点菜蔬与粮食给小女儿。

红红怎么可能回故乡,她做梦都想飞得远远的。她不要这个家,而父母因为有兄姐们的照顾,她是不用费心的。

想来父母亲那时才50多岁,要强的母亲里里外外忙得脚不踮地,父亲也开始了新的生活,在家编竹器,他与人唯一一直不同的是,永远要在休息的时候看书。饱读诗书,这是父亲一生的精神生活。

哥哥想再次在毗芦镇置地,红红后来想明白了,不过是想红红能不能也助一臂之力。这点,青青也许想错了,红红一个人在外打拼,受过多少白眼,而从泥土里拼出来的她,对钱财实在是有些吝惜的。娘试着问过多少回,红红的收入,红红一概不说。

友链:小7看书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