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请跳转新地址 m.158xs.com

  米贵吃罢,用米盛递来的手帕擦好嘴,指着已被米盛放于一边的米袋说:“爹爹,你可知道这袋米的来历?”

  米盛见米贵如此正色,也坐直了身子细细倾听。

  “娘舅当时递给我钱说,‘受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要想让米安脱困必须要治根本。”米贵心想,反正娘舅一家都要搬去长安了,干脆把这些东西全部推脱到他的头上吧。

  米盛显然没听过‘鱼与渔’的典故。

  米贵耐心地跟他讲解:“我开始也不明白,娘舅跟我解释说,给人鱼肉只能解一时的困难,而教会人捕鱼有了谋生的技巧,才会真正让人脱离贫困。”

  米盛听罢赞道:“真不愧是当官的世家,连说话都那么有水准,一针见血!他还对你说了什么吗?”

  “娘舅说,让爹爹拿着这银票将米家开在小巷中的店铺转让了,凑点钱去大街上租间门面重新开张。”

  “我也动过此想法,但街面上的店铺价格实在太贵。不过如你娘舅说的用这钱及买店铺的银两,凑齐了可以租家大些的店面重新开张营业。”

  看来搬出娘舅来说动父亲米盛还是很有成效的,如果换成是自己的想法,估计就收不到这么好的成果。

  “娘舅还说了,他去米家的店铺看过,店里只有一个伙计平时卖出的大米不是价格太贵就是短斤少量,最最可恶的是他居然开店都不守时。”米贵摇头晃脑地把那伙计告了一状,“娘舅说,‘如此做生意,难怪只亏不盈!就算有盈利只怕也被那伙计拿去私用了!’”

  “我听了,心下不信,就让赶车的老幺儿叔送我去看看。果真就如娘舅所说,那伙计直到午时才把门打开,店里凌乱不堪还有死老鼠的臭味。我对他说称斤大米,他报给我的价与街外开的两家足足多出了五个铜板。他欺我是孩童,一斤大米只称给我九两之重不说还用陈米冒充新米!”

  米盛面露怒色:“这个婆姨,说介绍她本家老实本份的侄子到铺里帮忙,我还念是自家亲戚不会做如此不堪的事,如此说来,我倒是想亲自跑去看看!”

  原来是二娘容氏家的亲戚,她的麻烦大了!

  米贵安抚米盛道:“爹爹莫气,您不用亲自去看了,我把米买了回来就是要让您看看被他号称十个铜板一斤的陈米倒底有几斤几两!”

  米盛道:“你坐在这儿稍等片刻,我去厨房中借杆秤来一试便知。”说罢不等米贵反应,便怒气冲冲地出了大门。

  这一下子估计父亲米盛可以好好地盘算盘算如何做生意如何用人了。

  不过片刻,父亲米盛带着个小秤回来了,身后还紧跟着容氏。

  容氏边走边对米盛说:“老爷,俊儿是我从小看到大的,他的人品不会如此不堪,这中间会不会有什么误会?”

  米盛不理她,回到厅中将那一小袋米勾挂到秤上计量,果真如米贵所说,那袋米匀匀只有九两之重。他指着秤杆上的星点问容氏:“误会?看清楚了没有?这就是误会!”

  容氏看了看坐在一旁看热闹的米贵,不甘心地继续狡辩:“老爷,会不会是贵儿将这米拿去了些?”

  米贵不等米盛对着容氏发话,就岔嘴道:“这袋米我们估且不去管它的重量是否足斤足两,要试店伙计人品的方法还有一个。”

  米盛被容氏正烦得头大,听到米贵这么一说来兴趣了,有些意外的看着米贵,等着她出的主意。

  容氏嘴角含有鄙视意味的嘲笑,她心想这么小的一个幼童,还想试出别人的人品?真是天大的笑话!

  见他们都被自己引起了兴趣,米贵吸了一口气对着米盛出主意:“爹爹,可否请您到店中对账目进行查对?看看那店伙计是否将今日我买米的数量金额原原本本的记下来。”

  米盛一思量,赞道:“确实是个好办法,我现在就去店铺查看一番。”

  容氏有些吃惊米贵的早慧,问:“这些可是你娘舅教与的?”

  “是娘舅教的,他说那店伙计不牢靠,让我去买米试他一试。”米贵一股脑全推给了娘舅。

  米盛对着院中喊:“门房,帮我叫辆马车,我要去店里。”

  容氏也整理整理衣角,看样子似是想和父亲米盛一起去。

  米贵赶紧出声:“二娘还是留在家中吧,那伙计再怎么说也是二娘家中的人,二娘跟去会有诸多不便。”如果她跟去,不知会不会对那伙计施以眼色,店内的那伙计是个机灵鬼,看到她的眼色一定就会老实报账的。

  米盛转头看容氏,想了想赞同米贵说的话:“你还是留在府中等我回来再作商议吧。”

  容氏转头背着米盛狠狠瞪了一眼米贵,转回头对着米盛巧笑嫣然:“老爷,路上慢行呐。”

  米盛不领她的情,哼了一声走出大门。

  容氏在小孩面前下不了台,见米贵眼睛骨碌转着看自己的笑话,面孔僵硬:“如今二小姐可真有长进了,那一番说词连我们这些成人也不能及的。”突然想到了什么,笑问:“贵儿的病原来是好了。”

  米贵这才发现,自己为了控诉店伙计的罪状太激动忘了装病了,随即亡羊补牢地假咳一声:“二娘不说我还真忘了。哎呀,胸口憋得难受,我得回房去歇息了。”

  ------题外话------

  文文正在首页推荐中,如文文如入眼,请您就将它收下吧!

  木卫三感激不尽!

友链:小7看书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