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宗皇太极苦笑着说:“哲哲,自从朕逼死太福晋之后,你都很久没有这样跟朕说话。”“臣妾已经豁出去,就算皇上要兴师问罪,臣妾也要为玉儿讨回公道。”清太宗皇太极叹了一口气,说:“朕也觉得自己对福临有点过分,以后朕会对他好一点。”听见清太宗皇太极这样说,哲哲的态度有所软化:“希望皇上记得自己说的话。”
哲哲拉着马喀塔、布木布泰抱着福临在御花园里面散步,走着走着遇见海兰珠。哲哲让兴尼雅和苏茉尔带马喀塔和福临去玩,哲哲走到海兰珠面前,望着她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话安慰。哲哲问:“兰儿,你不呆在关雎宫里面,出来干什么?”跟在后面的一名宫女说:“宸妃娘娘执意要出来走走,奴婢拦也拦不住。”
海兰珠望着哲哲和布木布泰,已经泪眼婆娑。布木布泰关切地问:“饮食怎么样?”另一名宫女说:“只喝下半碗莲子粥,怎么劝也不行。”布木布泰说:“姐姐,以后不许这样,太医来诊治过怎么样?”海兰珠长叹一声说:“用处不大,我自己都不知道是哪里出毛病。只要闭上眼睛,就会看到我的孩子。”
哲哲说:“虽然皇上有一段时间没有回来,但是他回来必定会去看你。眼下八旗兵马正与明军在松锦打仗,鹿死谁手还不知道。不过几天之前,十四弟运去四十门红衣大炮,估计用不了多久皇上就会凯旋而归。”布木布泰说:“姐姐,我们回去吧!”海兰珠点了点头。哲哲和布木布泰,扶着海兰珠回关雎宫。多尔衮进犯锦州,为长久之计退兵三十里,并且让士兵回家探亲,此举让清太宗皇太极大为震怒。
清太宗皇太极对多尔衮起杀心,想藉此杀多尔衮立威。代善知道之后又惊又怕,就去向范文程求救。范文程指出只有把事情闹大,才能使清太宗皇太极收心,才能救多尔衮。代善让自己的儿子带头请死,众亲王见此纷纷跪倒在地上,为多尔衮等人求情。清太宗皇太极要杀多尔衮觉得十拿九稳,见此又气又急拂袖离去。
清太宗皇太极做梦梦见阿巴亥,觉得心中有愧,对多尔衮退兵一事从轻发落。多尔衮又对清太宗皇太极道歉,兄弟之间仇怨化解。哲哲想到祖庙祭祀,传旨海兰珠、娜木钟、巴特玛和布木布泰一同前往。布木布泰温柔地说:“姐姐,觉得累的话就歇息一会儿。”海兰珠确实觉得累,不过郁闷的情绪暂时得到释放。
海兰珠细细回想几年的宫廷生活,阴郁的心情不知道怎样排遣?虽然有太医的精心诊治,清太宗皇太极的百倍呵护,但是浓郁的阴影总是在扩大。就像一团浓墨掉到一潭清池之中,盈盈的河水已经看不出半点澄透。海兰珠时常抱着八阿哥的灵位,她在责问为什么老天爷要与自己作对?为什么命运要对自己不公平?
难道自己仅有几年的幸福,其他的日子都要生活在痛哭之中?海兰珠的形销骨立,让人不忍去看。哲哲走到海兰珠身边,投来怜恤的眼神:“兰儿,你要为皇上着想。”布木布泰握着海兰珠骨瘦如柴的手,很难想象眼前的人就是最受清太宗皇太极宠爱的妃子。眼看海兰珠的病情每况愈下,哲哲紧急通知清太宗皇太极。
两军对垒到达关键时刻,清太宗皇太极身份三军统帅,是不应该离开阵地。但是海兰珠病重,让他委实放心不下。多尔衮见状,安慰清太宗皇太极。自愿替清太宗皇太极做监军,让他回宫探望海兰珠,清太宗皇太极感动不已。清太宗皇太极立即召集代善和范文程等人重新部署,自己身带一千人星夜赶回。
此时的清太宗皇太极心急如焚,恨不能插上翅膀飞到海兰珠身边。哲哲和布木布泰在海兰珠身边,海兰珠说:“姑姑,皇上什么时候回来?我想见他。”哲哲握着海兰珠的手,眼泛泪光地说:“兰儿,我已经通知皇上,他正在赶回来,你再等一会儿。”海兰珠把一只手伸向布木布泰,布木布泰握着。
海兰珠说:“玉儿,我知道开始皇上宠爱我的时候,是为了要气你。连他自己都想不到,他会爱上我,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因为八阿哥的死,导致皇上三天之后才去见福临,我觉得很对不起你。”布木布泰流下眼泪说:“姐姐,这些事情已经过去,我们不要再想它。”“玉儿,答应我,以后要与皇上好好的。”布木布泰点了点头,说:“姐姐,我答应你,我会与皇上和好如初。”
清太宗皇太极日夜兼程赶回宫,见到海兰珠最后一面,但是海兰珠已经不能言语。海兰珠把清太宗皇太极和布木布泰的手握在一起,再看两人一眼,就撒手而去。清太宗皇太极大恸,气急攻心之际,把所有的罪过都归在布木布泰头上。失去理智的清太宗皇太极正想抽刀砍死布木布泰的时候,哲哲挡在面前。
哲哲大声地说:“如果臣妾早知道皇上这样对玉儿的话,臣妾就不会劝玉儿嫁给你。兰儿是玉儿的姐姐,她的伤心绝对不会比你少。玉儿整天都陪着兰儿,连福临都无暇照顾。你只顾着兰儿,一点也不关心玉儿,她为此消瘦许多你知不知道?如果皇上真的要杀死玉儿的话,把臣妾也杀死好了。”说完就伸长脖子,迎着清太宗皇太极的脖子。
布木布泰含悲忍泪痛苦不已,哲哲就拉着布木布泰的手,离开关雎宫。清太宗皇太极回想过去种种,知道着实委屈布木布泰,不禁叹息。清太宗皇太极伤痛海兰珠的死,不吃不喝,无心国事,结果晕倒在地上。一番忙碌之后,清太宗皇太极醒过来。哲哲说:“皇上,臣妾请求你节哀顺变。”
清太宗皇太极握着哲哲的手,问:“哲哲,为什么兰儿要先朕而去?难道朕对她有薄情之处?”哲哲为清太宗皇太极对海兰珠的一往情深而感动,流下眼泪说:“皇上,人死不能复生。臣妾希望皇上以国事为重,振作起来,这也是兰儿的希望。”清太宗皇太极涕泣渐止,他要把海兰珠的葬礼办得隆重。既抚慰海兰珠,也抚慰自己。
对海兰珠的魂牵梦萦,使清太宗皇太极难以自拔。他抱病参加各种祭奠活动,请得道高僧为海兰珠布道诵经,超度亡魂,追封为敏惠恭和元妃。正当大家无计可施之际,传来松锦之战大胜,清太宗皇太极精神一振。哲哲日夜侍奉在侧寝不解衣,清太宗皇太极问:“哲哲,你一直都在朕身边侍候?”哲哲点了点头。
清太宗皇太极挣扎起来,哲哲扶着他,端上汤药。清太宗皇太极看见桌子上面的奏折,足足有两尺多高,问:“哲哲,朕是不是耽误国事?”哲哲没有说话,只是把温热的汤药轻轻拌匀。清太宗黄台说:“额娘把朕生下来,本来是要抚世安民。谁知过于悲悼,几乎不能自恃。祖宗知道朕大过以此示警,朕从今天开始,应当善自排遣。”
“皇上能这样想,是大清的福气。”哲哲一勺一勺地给清太宗皇太极细心喂下。哲哲温柔地说:“昨晚,臣妾南柯一梦甚为奇特,皇上想听吗?”清太宗皇太极让哲哲说出来,他握着哲哲的手。哲哲说:“昨晚三更,臣妾把药给皇上服下。突然狂风大作,有一条金龙从天而降。臣妾大惊急忙回房,谁知回房一看,皇上竟然不见。”
哲哲继续说:“臣妾自知情由,询问金龙皇上何在?金龙颌首不语身形一转,又是一阵狂风掠过,依然星光璀璨。臣妾回房一看,皇上正在床上酣睡。”清太宗皇太极感激地说:“哲哲,今日朕就去上朝。”哲哲微微一笑,说:“那倒不必,国事有范爱卿把持,一切都条分缕析。”清太宗皇太极不禁为范文程的忠心所感动。
清太宗皇太极明白,在自己卧床的这段日子,文武百官以为自己正在细心调养,更加勤于政事,这一切都是哲哲调度有方。想到这里,清太宗皇太极把哲哲的手握得更加紧。清太宗皇太极问:“哲哲,你不生朕的气了?”哲哲说:“皇上,你现在这个样子,臣妾担心还来不及,怎么会有空闲的时间生你的气呢?”
此时,屋外的天色已经亮起来,初生的太阳正在为大地带来生机,皇宫里面连日来的死寂和压抑恢复生机勃勃。多尔衮因为替清太宗皇太极坐镇大军有功,而得到清太宗皇太极的赏赐。多铎为此不满,认为多尔衮忘记清太宗皇太极杀母之仇。多尔衮经过海兰珠一事,深知清太宗皇太极是一名极为衷情之人。
要多铎同情清太宗皇太极丧妻之恸,并且以清朝的前途为重。之前的松锦大战,俘虏蓟辽总督洪承畴。洪承畴为明朝一代名将,以善于用兵而闻名,极得明思宗朱由俭信任。松山之战失利后,明思宗朱由检以为洪承畴已为国捐躯。亲自下令设祭坛,为洪承畴举行祭悼仪式。清太宗皇太极早就知道洪承畴的才能,他派遣谋士说客,千方百计劝洪承畴降服清朝。
洪承畴拒绝投降,他辱骂劝说归顺的使者,声称愿做断头将军,要求早死。洪承畴穿上污迹斑斑的明朝服装,朝着北京的方向跪倒在地上,向明思宗朱由俭告别。并且断然绝食,三天滴水不进。清太宗皇太极曾经派遣范文程多次劝降,但是洪承畴毫无降意。清太宗皇太极曾经许下诺言,有谁能劝降洪承畴,可得重赏或高官厚禄。
文武百官跃跃欲试,但是都无功而返。清太宗皇太极见劝说无效,仍然不死心。千方百计寻找洪承畴的弱点,以便加以利用。很快洪承畴的仆人金升为清太宗皇太极收买,金升说洪承畴赋性沉毅,爵禄不能动心,刀斧不能动志。惟有见到美女,就可以动他的心志。清太宗皇太极采纳金升建议,立即派选几个美女前去侍候。
但是几天下来,仍然不见明显效果,清太宗皇太极一筹莫展。清太宗皇太极怀着颇为失望的心情,走进永福宫,不免感叹。布木布泰关切地问道:“皇上,近日松锦大捷,何以战胜而长吁短叹?”清太宗皇太极问:“玉儿,你可否猜上一猜?”布木布泰想了一会儿,说:“皇上虎威,降蒙古,平朝鲜,大胜明军于松山,长城以外已为己所有,莫非是未能吞并中原而闷闷不乐?”
清太宗皇太极称赞说:“玉儿,你倒是聪慧,猜到朕的心意。要想进军中原与大明争天下,非要熟知中原内情的人相助不可,洪承畴正是这种人才。朕有心劝降洪承畴,无奈他誓死不降。他的仆人金升说他喜欢女色,朕就让几个美女去侍候他,都碰壁而回,朕真想不出好计策。”
布木布泰听清太宗皇太极说出因由,沉思许久,说:“洪承畴若肯归顺,夺取中原的大门就打开。”布木布泰想见一下范文程,清太宗皇太极立即派人去请。一会儿之后,范文程便来到永福宫。布木布泰详细询问洪承畴的家世、经历、爱好、脾气之后,胸有成竹地对清太宗皇太极说,自己已经想到办法。
清太宗皇太极兴奋地说:“玉儿,有什么好的计策,尽管说出来。”于是,布木布泰悄悄说出她的计策。清太宗皇太极不禁陷入沉思,最后点头表示同意。第二天,布木布泰打扮成一名汉族姑娘,端着一壶人参汤来到洪承畴的房间。开始的时候洪承畴面壁而坐,对布木布泰不予理睬。
布木布泰不急不恼,温柔地说:“洪将军即便绝食,难道不能先喝水再就义吗?”洪承畴端详布木布泰光彩照人的面孔,婀娜多姿的身段。布木布泰身上散发的气息刺激着洪承畴,一股求生的欲望油然而生,不由得接过人参汤喝起来。布木布泰又连日劝慰,百般奉迎,以柔克刚,天天进奉美味佳肴。洪承畴渐渐回心转意,吃喝照常,最后投降。
布木布泰降服洪承畴之后,返回永福宫。清太宗皇太突然发现,布木布泰秀丽的容颜显得分外娇艳,晶莹流盼的眼睛格外温柔,丰满细嫩的肌肤无比动人。想到自己身边有这样一名贤内助,清太宗皇太极十分动情。一时忘记站在身边的苏茉尔,猛然上前抱着布木布泰。清太宗皇太极充满歉意地说:“玉儿,对不起,之前朕对你真的很过分。”
布木布泰抬头望着清太宗皇太极,说:“皇上,事情已经过去了。如果皇上真的觉得愧对臣妾的话,以后就对臣妾好一点。”两人互相笑了一下。清太宗皇太极在大政殿召集文武百官,以极其隆重的礼遇接见洪承畴。洪承畴低头走进去,先向清太宗皇太极下跪,表示愿意投降,又向清太宗皇太极和哲哲致谢。
当洪承畴向哲哲观望的时候,不禁大惊失色。神色严肃注视着自己的那个人,就是前几天随侍在自己身边、劝自己降服清朝的汉族姑娘。洪承畴此时又惊怕又激动,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贵为妃子的布木布泰竟然不惜屈身劝降。洪承畴更加感激清太宗皇太极的知遇之恩,他决心追随清太宗皇太极,以效犬马之劳。
清太宗皇太极用自己的妃子去劝降洪承畴,各种难听的话语与揣测暗中传开。这一切被哲哲听到,哲哲下旨禁止再说这些话,不然就受到责罚。清太宗皇太极年事已高,身体大不如前。为了替自己的儿子争取继承机会,娜木钟与豪格的母亲乌拉那拉氏频频争斗,只有大玉儿以谦抑的态度面对一切。
乌拉那拉氏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妃子,她乌拉贝勒博克铎的女儿。哲哲劝清太宗皇太极早立太子,但是清太宗皇太极认为豪格气度不够,乌拉那拉氏出身低微。而博果尔与福临则年纪太小,清太宗皇太极决定日后再议。在福临六岁的时候,布木布泰就请洪承畴做福临的老师。布木布泰希望洪承畴教导福临习经读史,学习治国之道。
洪承畴不但教福临读书,而且经常跟他说明朝的风土人情,两人关系非常融洽。崇祯十六年十一月(公元1643年),在自己的事业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时候。清太宗皇太极突患病暴亡,终年五十二岁。文武百官连夜进宫,一场权力之争再次上演。范文程身居高位,是权力中心的局外人,他最先从忙乱与哀痛之中清醒过来。
范文程建议,把清太宗皇太极驾崩的消息暂时封锁,先处理继位的事情。哲哲说:“各位兄弟子侄,我们先祭奠皇上,按仪制行事,继位的事情稍后再说。”布木布泰拉着福临站在哲哲身边,在悲戚的面容之下,一双眼睛在清太宗皇太极的兄弟子侄之间扫视。哲哲目不转睛地看着多尔衮,她知道以实力来说,当属是多尔衮。
清太宗皇太极的皇位,是以逼死阿巴亥的代价而得来的,这个皇位本来就是属于多尔衮。如果多尔衮继位的话,会不会逼死自己和布木布泰?如果真的是这样,福临可以依靠谁?文武百官被一个消息震惊,布木布泰要为清太宗皇太极殉葬,顿时乱作一团。文武百官心里面很清楚,布木布泰不仅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妃子,更加是他的政治智囊。
布木布泰的见地,就算连范文程也自叹不如。很多大臣到永福宫,合力劝阻布木布泰。哲哲也劝阻布木布泰:“玉儿,皇上驾崩,我知道你很伤心,恨不得陪伴皇上于地下。但是福临才只有六岁,很需要你在身边照顾他。你应该节哀顺变,好好抚养福临,这才是报答皇上恩宠的最好办法。”福临哭着说:“额娘,你不要丢下儿臣,儿臣不能没有你。”布木布泰望着年幼的福临,变得犹豫起来。
清太宗皇太极的猝然去世,给布木布泰沉重的打击。复杂而艰险的宫廷生活,迫使她不得不为福临着想。布木布泰很清楚,福临失去清太宗皇太极又失去自己,在皇宫会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布木布泰叹了一口气,紧紧抱着福临。
清太宗皇太极没有来得及,实现入主中原、夺取明朝政权的夙愿就暴病而死。由于他生前未能指定皇位继承人,按旧制应由八王共举“贤者”。宗室贵族人人觊觎,于是围绕帝位继承问题,展开一场激烈的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