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振国和律师去了法院。
“你去撤诉吧,你离了婚我也不嫁给你。”正在策划离婚的振国,又挨了当头一棒。
这几天,天气好了起来,地上的积雪被暖和的天气一扫而光,太阳显得格外亲热,暖烘烘地亲吻着每一个人。律师和翠柳通了电话,翠柳说:“我这么大岁数了还离什么婚?别听他胡说八道,他有神经病。”律师说:“没看出他有神经病啊?”“他在外面有人,三十多岁,俺孩子知道。”“如果有人你更应该和他离啊。”律师如是说。“我出去了啊,我没空离婚。”翠柳毫不客气的挂了电话。
为避免配偶那边给雨荷带来一些麻烦,振国和雨荷商量好先去租住的阁楼住一段时间。
一阵铃声来到搁楼下。
“大哥。”是雨荷的前夫李萌来到阁楼,他的车子上托着棉被,还有电饭煲。
“哎呀,李萌,劳累你了,到屋里喝口水吧。”振国很是感谢。
李萌来到楼上说他那里还有一些宣纸,过几天拿过来,敷衍了几句就回去了。
振国在工作室安安稳稳的睡了一觉。
雨荷躺在床上,心里总不是滋味,两年了,磕磕绊绊的走到现在,一直象贼似的,能逃避的尽量的逃避。虽然自己也感到无比的幸福,可总感觉这份爱带给自己的压抑很大,再幸福也得埋在心理。没有人会认可的,现实就是这样的可怕。跟他认识的那段时间里,可以说那怎么能看做夫妻呢,做个情人还说的过去,尤其俩人在一起时,他老爱说些乱七八糟的话,这么长时间了,也没个结果。
七点钟振国的手机响了起来。“我什么也不干了,我有一种恐惧感,我头疼。”雨荷在电话里哭泣起来。
“不愿意干就休息吧,哭啥呢。头疼就去医院啊,我马上回去啊。”振国心里也开始烦躁起来。用湿巾擦了一把脸,急匆匆出了门。
“你在哪啊,我出来了。”雨荷的声音比刚才好多了。
“你在哪,我去找你,我在路上。”振国急忙回应道。
“出了门往西走路口。”
振国来到路口四处张望,没发现她们娘仨的影子。
“你在哪啊?怎么看不见你啊?你在骗我啊!你到底在哪!”雨荷提高了嗓门。
“我就在十字路口啊,你们在哪里!回家吧,我们都回家。”振国也有点着急,振国突然发现她和两个孩子站在路边的花池旁,孩子和她都哭丧着脸。
“回家吧,在这里做什么。”振国说。
“你不敢面对现实,不敢在这里站啊!”雨荷显得很气愤。
“我怎么不敢面对现实呢?咱还没结婚啊,如果有人跟踪我,拍了照片怎么办?”振国解释说,只好和雨荷及孩子都站在路旁的花池旁。
就这么站着,站着。大约十分钟,雨荷对女儿说:“你去买馒头。”孩子满脸沮丧不愿意去。
振国赶快骑上电瓶车飞似的往馒头铺跑去。
夜深了,雨荷父母屋里的灯还亮着。
“你说这孩子找了个老头,咱说他也不听,这该咋办啊?”雨荷的母亲一筹莫展的说。
“没好办法,过去皇帝要娶谁家的女儿,也没办法啊,雨荷这几年确实没少受了罪,钱也花光了,弄了一屁股债,孩子还没户口,李萌也不正经干,不好弄啊。”父亲也表示没有好办法。
“可咱雨荷比他小二十岁,这以后的日子咋过啊。”
“随她去吧,自己铺下的路,跪着也要走完,走一步算一步吧,万一把孩子逼出个事来,还不如这个样子好。”
“不行,我要观察观察他一个阶段,户口本你要放好了啊,这孩子敢偷了去,偷偷的去领结婚证,那就什么都晚了。”
“嗯嗯,睡吧。”父亲拉灭了灯。
父亲过去是一所大城市里的大学教授,一年回家一次,雨荷从小不知道父亲长的什么样子,父亲每次回家雨荷都跑的远远的,只有哥哥围着父亲转,雨荷很少和人说话,记得有一天,也不知道爸爸和妈妈为什么吵得很凶,妈妈跳了井,是爷爷把妈妈捞上来的,那次妈妈差点死去。后来爸爸从大学调回县城工作,一年后又有个漂亮阿姨来找过爸爸,她说是爸爸的学生,阿姨也来县城工作了,妈妈那天又和爸爸吵了架,爸爸说那位那位阿姨要回去的,没多久阿姨又调回了大城市,那位阿姨走后再也没来过。
母亲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雨荷这孩子从小性格孤僻,思想单纯,在家里就是两点一线,上学回家,回家上学,一块咸菜一个馍馍就是一顿饭,自己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摇摇晃晃的走了过来,她盼着每一个孩子都安乐富足,自己再受苦受累也算值了。
秀给了一万块钱,再加上振国的三千块,开个食品店足够了。这两个人一个是医生,一个是企业干部,从没和食品打过交道,他们抱着创业的希望,为了自己也为了抬起头来做人,准备拼一下了。
振国蹬着三轮车,车上放满了开包子铺店的东西,半自动汽蒸笼、四张桌子、十个凳子、豆浆机、勺子碗一大堆。
包子店是在工厂里开的。
都知道做买卖头三脚难踢,开张那一天,振国拜过四邻,拉了一挂鞭炮,就正式营业了。
“老板,谁是老板,这包子里兑醋了吗?”一名工人拿着包子找回来了。
“嗯?包子里还兑醋啊,”振国不解地说。
“恁尝尝啊!”
振国拿过一个包子咬了一口,“嘙嘙!”
“咋回事啊老板?”
“对不起,这包子可能是加豆腐加的,那豆腐是过夜的,我以为没事呢,也没尝。”振国一边道歉一边把钱退给了人家。
剩下的包子有七八十个,冰箱里塞的满满的都是包子了,经常一天三顿吃包子,大人孩子吃的烦烦的,一到吃饭的时候,孩子就害怕,算了算一个月下来,没挣一分钱。
“爷,咱不蒸包子了,改做烧饼吧,烧饼的量可以灵活掌握,一顿卖不了下一顿还可以再卖啊。”雨荷建议说。
雨荷打开了电脑,在网上细心的学习做火烧的方法,两个人一直研究到半夜,“一斤面五两水,酵母和面用温水,醒面的时候要观察发酵的程度,发到小芝麻粒似得小孔最好,摊好面抹上油再撒上花椒粉和盐,在案子上醒一醒就可以进锅了,电饼档的底温二百八,上温二百四,九分钟出锅。”雨荷脑子好使,很快就背熟了。
------题外话------
不学习外面已经很成熟的经验,靠自己摸索创业是很很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