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不同于北尚朔漠的辽阔,不同于西梁关山的巍峨,不同于东渊百越的精致,不同于南诏百夷的风情。这里英杰辈出,志士林总,所处地理位置极好,兼收各国之长,并蓄百家之学。
楚京车水马龙,行人来往如梭。暖阳温和的洒满大地,桃花娇映,粉白含笑,艳而不俗,杨絮曼舞,胡旋缤纷,轻痒拂面。
熙攘喧闹之中,最是安静莫过广寒阁,而最是热闹莫过白景楼了。
广寒阁高耸入云,据说阁上清幽闲适,是喧嚣繁华中的避世佳所。阁主身份神秘,从不示人,但往来拜谒者数不胜数,便是拼着一掷千金也甘愿,只因传说广寒阁主知天下之事,学识无尽,眼界通明。
阁主一年只来半月,其余时候广寒阁便只是一个雅会之所,借地会友,品茗弄墨,坐享佳肴,只要你出得起价格均无不可。
然而高处增寒,莫说常人难以入阁一观,就是开门迎客,平常百姓能上去者也甚寥寥。而这寥寥人中若不是身体极好,只怕也禁不住须臾苦寒气短。
且广寒阁幽处何所,世人只知道在长安,却罕有人知具体所在。
这白景楼却全然不同。一开百年,一年三百六十天,一天十二时辰,兴业未央。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抑或江湖草莽,异国外族之人,都可以随意进楼献艺或者赏艺。
献艺之人自有行家品评水准,安排楼层场次。须知白景楼楼高三十丈,共分十九层,雄伟奇绝,檐牙高啄,每层之势勾心斗角,青石铺阶,琉璃为瓦,灿金高楼十里生辉,夜晚之时更如白昼,歌舞不止长夜无休。楼中只有一至九层对外开放,而楼层越高,越是文人雅士梦寐之所,曲艺书画诗词歌赋奇门异术包罗万象,闻者无不兴叹,见者无不拜服。
而白景楼的一楼则是以十二根白石长柱砥阶而起,根根两丈余长,合抱之粗,光洁如玉,亮白如雪。其上环绕百山百水,百鸟百兽,百人百态,百喜百忧,栩栩如生,仿若鲜活,鬼斧神工,雕技不凡,白景之下世间百景,往来文人墨客无不叹服其深意,就连平常百姓看到这如生雕画也难免会激动难忍,楞上一阵。更难得的是千百年来风霜历尽,十二根石柱竟丝毫无损。
除此之外一层并无楼体,只有楼西一根螺旋白色石柱上凿足阶,可上二层。想来支撑整个楼体的便是这十二根石柱了。中搭一方圆七八丈之戏台,台基栏板皆是青石所制,却无座位,戏台四面八方皆可观赏,往来行人驻足便听,一楼的表演历来都是喜则打赏,不喜则散。想必白景楼主也定是个性情中人,不吝钱物,不拘小节,率性自如罢。
此乃是长安七景之二,天下尽人皆知。可有一件事除了长安附近的百姓之外,知之者甚少,甚至长安城中大部分人也只是猜测。
那便是,广寒阁与白景楼本为一体。上阴下阳,上悲下喜,上冷下热,交缚而生。
其实这并不是秘密,只是来此求证之人尽极目力难以望断层云,终是看不到广寒阁的,时间一长,此言便成为不尽不实的谣传了。
当然这是瞒不过君兰的。驻足举首仰望半晌,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以她的武功,目力还不够。不过想来若是再过几个月的炎夏晴空,自然是一测便知了。
三月时间转瞬已逝,如今终于盼到入京。为了适应楚京此地,学员们提前十余天就来到长安。封闭如此之久,如今甫一进京,这群意气少年便如同倦鸟归林,转眼间就没了踪影。
君兰忍住极想冲入热闹人群闲逛嬉戏的冲动,她虽然还是孩子心性,可注意到身边几人没有丝毫动静,只得耐住性子。
冷情初见这一番繁华盛景,心里也极是惊叹,楚京竟然有如此独特、华丽、辉煌的楼宇,远眺皇城也没有如此气魄。皇宫金銮殿据说仅有十个华柱,这白景楼十二之数居然凌驾与皇宫之上!
冷情不禁暗暗对这楼主生出敬意。但他性格坚韧,喜怒不行,虽然内心惊讶万分,面上也无甚变化。
三个月相处,他与君兰已经情同兄弟,对君兰不时语露睿才和博杂的功夫也十分敬佩。相熟已久,他也已经忘了初见时自己缘何心中会生出莫名亲切之感,只觉意气相投。如此惊艳的少年,任谁都会心生亲切吧。
朱六却不是波澜不惊。他自幼长于深山,在去靖城前连二层之楼都没见过。初次看到这种神话宫宇,只觉琼宫仙阙仿若气蒸仙泽,怕是九天玉帝金銮殿落入凡尘。台上藻井纹饰繁复,金雕玉琢,九檐归元,璀璨圣光,耀得他心中口中眼中早已惊呆,喃喃不成语,状若痴傻离魂。
耳边响起一声轻嗤,君兰这才注意到一直跟在不远处的锦服贵气少年。
方四虽然见到白景楼也有些讶异,但片刻便已欣赏完毕转开眼去。恰巧看到朱六的傻样,不由嗤笑他没见识。
修造这种琼楼玉宇是怎样浩瀚的工程,君兰在梁都和他国各地都未尝见过,就算是承袭江南世代能工巧匠玲珑心思的东渊,也罕见十层之楼,更别提细致之处要耗费怎样的心力。可这四少爷眼中赞赏多于惊讶,并不见是假装。或许……只能解释为他不是第一次来吧。
如此思量,君兰也不甚在意方四,而是转头欣赏台上的霓裳舞。舞娘约十五六岁年纪,身段婀娜,纤腰楚楚,盈盈一拜即轻旋开来。楚国民风并没有西梁开放,姑娘家当众着薄衫裙跳舞并不太合规矩。但这个姑娘仍以绿纱覆面,令人难见其容颜,许是心中也知不甚合矩,却也无法。一舞毕,舞娘轻鞠一礼,扶起一旁吹葫芦丝伴奏的白发老人,缓缓走了出去。
此时有一灰布衣衫的小厮来收台前的钱钵,大概是白景楼的伙计。君兰看了看一旁看痴了的朱六,无奈一笑,取出两文银钱,递给朱六一枚,自己上前将另一枚轻放钵中。
朱六发觉手中多了一枚银钱才回过神来,其实这少女身形虽美,舞技却是平平。但朱六何曾见过这等舞蹈,只觉千言万语都难表心中惊艳,见君兰笑望着他,心中一喜。这少女和老人出来卖艺为生,向她表达自己赞赏之情的最好方式就是递上一枚银钱了。朱六双手捧着那文钱,满面欢喜恭恭敬敬的奉到钱钵之中,那恭谨的神态和满溢的狂喜,若不是知他赤子心性,君兰都要怀疑他对那舞娘一见钟情了。
这边银钱刚收完,只听得“铛铛咚”的韵鼔声动,幕边跨出一个矍铄老者。
------题外话------
写的好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