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请跳转新地址 m.158xs.com

裴寂主张先攻克河东,再挥军西进。李世民和柴绍认为,与其在这里与屈突通耗费时间,不如挥军西进。李建成担心,屈突通会从背后袭击。李世民觉得,河东四面楚歌,屈突通龟缩城内,仅能自报。李渊权衡双方意见,决定采纳李世民、柴绍的建议,西进大兴城。同时为防不测,留下一部分人马。由李建成统领,监视屈突通。

九月十六日,李渊率领主力军进入朝邑,驻扎在长春宫。关中的老百姓前来投奔,络绎不绝。前来投奔的人,李渊一一接见,亲自抚慰,任命官职。让他们各居其所,统一归李世民指挥。在军事安排上,除了李建成、刘文静和王长谐等数万人屯于永丰仓、守潼关和防备屈突通之外,又派李世民率领柴绍、刘弘基等数万人进攻渭北地区,彻底扫清大兴城外围的隋军。李渊则亲自率领大军,形成对大兴城的初步包围。

李世民率领几路兵马屯于阿营,连同右三统军,总兵力达到十三万。李世民派人去见李渊,说渭北一带的隋军已经扫清。请求选定吉日,进军大兴城,定期会战。李渊回信说,屈突通已经在潼关被阻,不足为虑。李建成已经率领精兵,从新丰赶到长乐宫待命。李渊让李世民挥军回大兴城待命,等全部兵马到达,即可攻取大兴城。

渭水之南,在通往大兴城的官道上面,李世民带领十万人马,迤逦向大兴城进发。一名侦骑飞马跑来,说前面山口发现一队人马,打着李氏旗号。李世民催马前行,其他将领紧随其后,越过正在行军的步兵,赶往前面的山口。没有走多远,只见前面山脚下有一队人马。旗分五色,兵拨八方,盔甲鲜明,甚为齐整。

旗幡上面写着斗大的“李”字,李世民心存疑惑,催马向前,想看个究竟。恰巧,对方也跑来一队骑兵。到达跟前,绣旗开处,有一名女将英姿飒爽,赫然而出。女将头戴雉尾,身披胄甲,腰佩七星宝剑,脚穿战靴。骑在马上,甚是威风。这名女将就是李秀宁,李秀宁滚鞍下马,笑了一下说:“二哥。”

李世民惊喜交加,也滚鞍下马,抱着李秀宁。李世民说:“秀宁,你巾帼英姿,真是令人佩服。”李秀宁拱手,说:“妹妹特来帮助二哥。”兄妹俩谈一会儿别后的话,李世民说:“我李家亲属,都在各地起兵。一呼百应,甘为人先,此乃天兴我李家。”李秀宁指着身后的兵马,说:“妹妹的军队已达十万余人,可归二哥节制。”

李世民推辞说:“秀宁你巾帼英雄,胆识不在我和大哥之下。我会奏明父亲,为你设将军府。”李秀宁不多言,即与李世民合兵一处,率领军队向大兴城外围进发。当李秀宁和柴绍重逢的时候,两人都眼泛泪光。李秀宁跑到柴绍面前抱着他,柴绍说:“秀宁,我很想你。”李秀宁说:“我也很想你。”

两人在草地上坐在一起,李秀宁把头放到柴绍的肩膀上面,柴绍搂着她的肩膀。柴绍说:“你瘦了。”李秀宁说:“行军打仗,怎么会不瘦?你不也是一样吗?”“秀宁,你真的让我有很大的惊喜,这么快就收复这么多的地方。而且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李秀宁离开柴绍的肩膀,说:“以后的日子还很长,你可以慢慢挖掘。”说完,两人都笑一下。李秀宁再次把头放到柴绍的肩膀上面,柴绍再次搂着她的肩膀。

大业十三年十月四日(公元617年),李渊率军到大兴城,屯于春阳门。各路兵马,足足有二十万,把大兴城团团围住。李秀宁和柴绍在城下各自设立自己的将军府,李秀宁的军队被称为“娘子军”,由李渊统一指挥。因为李渊起兵打的是“尊隋”的旗号,不便立即命令攻城,就三番五次派使者前去申明尊隋之意。

杨侑年仅十三岁,大兴城的主要事务由卫文异、阴世师等人承担。卫文异、阴世师见义军兵强马壮,不敢大意,封住所有城门。李渊的使者只能站在城下,冒着中箭的危险,一次次喊话。弄得口干舌燥,不见任何效果。

见劝告十几天都无效,李世民率领诸将来到大帐,请求出战,李渊不想。李世民见李渊不肯撕下假面皮,心下忧虑。李世民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幕僚商量,诸将假装攻城,以此胁迫李渊早下攻城命令。后来李渊知道,厉声喝斥诸将,不准攻城。李秀宁和柴绍也到李渊的大帐,请求出战。

这个时候,使者带着箭伤回来。李渊好半天终于下定决心攻城,但是总攻的这一天,天幕低垂。整个战区格外寒冷,远处巍峨挺拔的秦岭模糊在灰色的云雾里面。大兴城是隋朝的国都,城墙坚厚,军用物资储存丰富,不是那么容易攻占。义军付出巨大代价,终于成功攻占大兴城。

杨侑的左右侍从和亲兵,听说李渊攻进来,纷纷丢盔弃甲,换上便服,逃得无影无踪。李渊率领兵马走进大殿,向杨侑行礼。杨侑吓得连眼都不敢看李渊,只缩在那里发抖。站在杨侑旁边的人神色不变,丝毫没有畏惧,他是太子侍读姚思廉。姚思廉是吴兴人(今浙江湖州),随父亲姚察在陈朝灭亡之后到隋朝做官。祖父姚僧垣“少好文史”,而且医术高妙,曾经多次治愈皇帝和王公大臣的疑难病症。

姚思廉让李渊负责杨侑的安全,李渊让杨侑到大兴殿后厅暂居,还派亲兵保护他。杨侑哭哭啼啼,早就没有主意。姚思廉也没有其他办法,只好扶着杨侑,在李渊亲兵的簇拥之下,往大兴殿后厅的方向走去。李渊毕恭毕敬,亲自把杨侑送到顺阳阁,又叮嘱亲兵要好好看护杨侑,方跪倒在地上,洒泪而去。

李世民的主力部队已经迅速控制宫城一带,负隅顽抗的阴世师、骨仪等人被生擒。安排好城防巡逻、宫殿警卫等工作,李世民就赶到长乐宫,向李渊汇报工作,确定下一步行动。攻下大兴城,立杨侑为皇帝,挟天子而令诸侯。为最终取得帝位,打下厚实的基础。短短半年时间,形势发展得出奇地顺利,仿佛离帝位只有一步之遥。

李渊问:“现在大兴城军民的情绪怎么样?”李世民说:“战斗刚刚结束,正在收拾残局。由于事先晓谕三军,不准扰乱隋朝宗室,侵犯老百姓。大兴城内,老百姓对义军的到来表现得很平静。”李渊问柴绍:“嗣昌,你觉得下一步首先要做的工作是什么?”柴绍说:“第一步要出安民告示,与老百姓约法三章,尽除隋朝苛政。新军入城,要出新气象,让老百姓认定我们是仁义之师,再具法驾迎代王即位。”

李渊觉得柴绍年纪不大,但是精明强干。在许多重大战略部署上面,很有主见。李渊看着柴绍,高兴地说:“好,大兴城的防务、治安都交给你。”李世民拱手说:“父亲,阴世师、骨仪等十余名隋将死心塌地,抵拒义军,孩儿请求下令把他们斩首。其余人等可以采用安抚政策,既往不咎。”李渊说就按李世民的意思办。

大业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公元617年),李渊率领的军队摇身一变成为羽林军。今天是杨侑即位的日子,虽然名不正言不顺,但是一样都不可以少。卤薄全部备齐,用的是传胪的仪制。辰时三刻,钟鼓齐鸣,皇宫升起一片天乐之声。李渊率领文武百官,备法驾迎杨侑来到大兴殿。

净鞭响三下,太监捧出金炉,焚烧龙涎香。年仅十三岁的杨侑被人给套上龙袍,在宫女的簇拥之下,战战兢兢地坐上龙椅。堂下发出一片震耳欲聋的呼喊声,吓得杨侑不由得哆嗦。随之,裴寂代杨侑宣读诏书。还没有坐热的杨侑即被人扶下龙椅,引回大兴殿。文武百官跟随李渊,赶往武德殿。

李渊已经被杨侑封为丞相,所有军国大事、文武百官的任命、赏罚功过都是由李渊处理,武德殿就是丞相府。李渊坐在宽大的宝座上面,就像是皇帝一样。文武百官重新参拜,讨论下一步的工作。李渊觉得没有部下的努力,自己就没有今天。李渊说:“自起事至今,短短半年时间就占据大兴城,各位功不可没。我想倾府库赏赐各位,不知你们意下如何?”大家一听说赏赐,没有一个表示反对,全部都喜笑颜开表示赞成。

百官之首的裴寂一拍脑门,想起一件事情,上前对李渊说:“国公大人,为了让天下人看到希望,再请陛下下旨。封大公子为世子,二公子为秦公。”李渊点了点头,说:“这好办,你拟好诏书,到大兴殿盖上玉玺就行了。”柴绍上前拱手,说:“大兴城初定,关中一隅,人少地狭,不足以傲视群雄。请国公大人派宣抚使,以高官厚禄向巴蜀的郡县招降。”

“巴蜀的人力、物资丰富,以它为后盾,霸业可成。”李渊听到柴绍的话非常高兴,下令派姜谟、窦轨出大散关安抚陇右地区,左光禄大夫李孝恭招抚安南,户曹张道源招慰山东。也许他们是天生当皇帝的命,也许巴蜀无主。各郡县随遇而安,檄文所至,降附的竟然有三十多郡。

十二月,平凉留守萧瑀、扶风太守窦琏以识时务者为俊杰为由,相继投降。李渊即以萧瑀为礼部尚书,封宋国公。窦琏为工部尚书,封燕国公。受萧瑀、窦琏的感召,榆林、灵武、安定等郡县,也派使者表示归降。一时间,李渊的势力范围急剧膨胀,大有俯身可拾天下的态势。李渊的部下为前途一片光明吸引,天天上书劝李渊自立为帝。

李渊常常做皇帝梦,但是觉得还不是时候。王世充领有精兵十万,坚守洛阳。瓦岗军数十万大军围攻洛阳,虎视眈眈地看着李渊。薛举拥兵二十万,窥视大兴城这块风水宝地。刘武周常常想南下,分一杯羹。如果在这种形势之下称帝,必然会引火烧身。被隋朝官吏视为叛逆,成为众矢之的。

拥立李渊称帝不成,裴寂等人又逼迫杨侑下旨,追封祖父李虎为景王,父亲李昞为元王,窦氏为穆妃。这天,李世民陪李渊到御花园散步。李渊说:“如今,嗣昌处理事情越来越成熟,我对他比起以前要放心很多。”李世民说:“人是要经历一些事情才会成长起来。”李渊觉得李世民这句话说得很好。

李渊进柴绍为右光禄大夫,封临汾郡公。柴绍正在批阅公文,李秀宁拿饭菜给他。吃完饭之后,柴绍与李秀宁手拉着手到后院散步。李秀宁问:“嗣昌,你现在是不是很辛苦?”柴绍说:“刚刚才稳定下来,事情会比较多。其实我已经算是比较轻松,世民他是京兆尹,全面负责大兴城的政治、军事,比我还要忙。”

“如果可以的话,我也想帮你和二哥,这样你们就可以轻松一点。”柴绍握着李秀宁的手,说:“秀宁,我知道你是心疼我和世民。与其让你辛苦,倒不如我辛苦。”听了柴绍这句话,李秀宁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我答应你,我会注意休息,不会让自己操劳过度。”李秀宁点了点头,柴绍就抱着她。

天下是没有垂手可得的,薛举眼见李渊占领大兴城,十分嫉妒,派儿子薛仁杲率领二十万军队前去抢夺,第一站就围攻扶风。李渊知道之后,派李世民率领兵马前去迎战。薛举是河东汾阴人(今山西万荣西)。父亲薛汪,徙居兰州金城(今甘肃兰州)。举容貌瑰伟,凶悍善射,骁武绝伦,家产巨万,交结豪猾,雄于边朔。大业十三年四月(公元617年),以金城校尉的身份起兵反隋,自称西秦霸王,年号秦兴。

据陇西之地,众至十三万。七月称帝,迁都天水(今甘肃天水)。薛仁杲被封为齐王,力大无穷,号称“万人敌”,为人极其残暴。驻守在河东的屈突通,几次与刘文静的军队激战,都没有突破。后来,刘文静抓住敌军骄傲的心理,组织兵马攻击。结果桑显和损兵折将,大败而归。

屈突通改变主意,留桑显和坚守潼关。自己率领大军东进,解洛阳之围。谁知大军刚走,桑显和即率众向刘文静投降。本来屈突通是打算自刎,但是在儿子屈突寿和桑显和的劝说之下,加上李渊的感化,终于投降。李渊授予屈突通为兵部尚书,封蒋国公。过几天,李渊派屈突通回河东,招降尧君素。尧君素大骂屈突通,屈突通知道事不可为,当即拨马而退。

义宁二年(公元618年),李密与王世充在攻守洛阳的战斗当中,呈焦着状态。李密的势力迅速膨胀,引起李渊的不安。他知道李密是一个有才能、有野心的人,如果不设法钳制,必会成为自己称帝的最强大对手。正月十九日。李渊命李建成、李世民率领十万军队,前往洛阳救援。因为越王杨侗和李密的关系,十万大军滞留洛阳。

李世民觉得这样做毫无意义,一来不能进洛阳,二来弄不好会受李密和王世充的夹击。暂且撤兵,坐山观虎斗,更为巧妙。于是派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李渊,请求撤军。李渊与众人分析洛阳的形势,认为李世民说得有道理,下令撤军。

在李密与王世充纠缠的空当,李渊四下派使者招抚各郡县。三月,窦抗率领临州等郡归降。至此,李渊控制东至商洛,南到巴蜀以及关中大部分地区,成为隋末乱世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力量。

这时候,远在江都的隋炀帝杨广,近臣已经由宇文述换成长子宇文化及。自从隋炀帝杨广来到江都之后,无心返回大兴城,而称为“骁果”的随从禁卫多为关中人,不愿从隋炀帝杨广久驻江都,打算自行回关中。武贲郎将司马德戡等人得知,便集兵数万,于公元618年(大业十四年)发动叛乱,本来隋炀帝杨广是想喝下鸠酒自尽,但是找不到鸠酒。

隋炀帝杨广自己解下练巾,缠在脖子上。一头交给令狐行达,一头交给马文举,命两人使劲拉。这一拉就结束隋炀帝杨广残暴的生命。标志着隋文帝杨坚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彻底葬送在他的手上。宇文化及又让人杀死蜀王杨秀、齐王杨暕、虞世基以及御史大夫裴蕴等人。宇文化及自称大丞相,总领百揆。

以萧氏的懿旨立秦王杨浩为帝,另居别室。以弟弟宇文智及为左仆射、宇文士及为内史令,裴矩为右仆射。自组一套领导班子,拟筹集车船粮草,返回关中。隋炀帝杨广的凶信传至洛阳,杨侗即位。以段达为纳言、陈国公,王世充为纳言、郑国公,元文都为内史令、鲁国公,皇甫元逸为内史侍郎、杞国公,卢楚为内史令,郭文达为内史侍郎,越长文为黄门侍郎,共掌朝政。

宇文化及拥兵十多万,平日居住在六宫,饮食奉养如隋炀帝杨广。排场大,却没有多少主见。每日上朝,人有言事,默然不对。下朝之后,就找几名狗头军师商议。不久发生内讧,司马德勘等被杀。杨侗招李密为太尉,命他讨伐宇文化及。双方战于黎阳,宇文化及屡败,北走魏县(今河北大名西南),将士归附李密。

隋炀帝杨广的凶信传至大兴城,正在议事的李渊哭倒在地,老泪横流。文武百官连忙劝告,李渊才爬起来,坐回宝座。晚上,李世民和柴绍匆忙赶到武德殿,劝李渊考虑称帝的事宜。李渊点了点头,三人在密室密谋一番,确定下一步的行动方案。第二天,仿佛心有灵犀一样,裴寂等人一起到虔化门,纷纷上书请求李渊称帝。

裴寂见李渊没有动静,心里面非常着急,就去找李世民。碰巧刘文静在场,一语中的说李渊是想让他造禅位的舆论。裴寂回去之后,炮制出所谓太原慧化尼、蜀郡卫士嵩等歌谣诗谶,制成许多传单,贴得大街小巷都是。传播完流言之后,裴寂又领文武百官,闯入大兴殿,径直把禅位的是告诉杨侑。

裴寂就从袖中拿出黄帛纸,杨侑瞄了两眼,就让裴寂盖上玉玺。随后连招呼都不打,一帮人呼啸而去。武德殿里面,李渊听说杨侑有诏书,有板有眼地跪倒在地上接旨。李渊看了一遍,痴痴愣愣。李世民一挥手,文武百官跪倒在地上一大片,充满感情地说:“国公大人应以天下苍生为念,顺天应人,早登大宝。”

友链:小7看书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