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礼行毕。赵陵绾等人起身。一众秦国官员带着探究或敌对的目光打量着他们,尤其是为首的少女,赵国公主赵陵绾。
秦王高高在上,正襟危坐。金冠垂下的琉藻让人看不清他的神色,却能感到霸者的威压。
秦王不开口说话,也不赐座。
而年轻的赵国公主似乎不曾感觉丝毫压力,还是垂眸的姿态,站得仪态万端。她身后的男子个个不动声色地站着。反观秦国官员,已有如司寇大人般胆小又好奇的人在看完赵国使臣后又偷偷窥视起秦王和丞相的态度。
沉默会给弱者压力。
看来这次出使的赵国使臣极有勇气。或者,他们并不当自己是弱者。
“赐座。”
宦官的嗓音尖锐响起,而后将赵陵绾与百里玉寒引至前座。
李斯看着那个跪坐下依然目光垂敛的女子,似有若无地一皱眉,随即又笑容可掬地站起,让人觉得那一皱眉似乎只是错觉。“陵绾公主与百里上将远来辛苦。”看起来风度翩翩的男子有些病弱,似乎很无害地对着对面二人举杯。
秦王没说话之前,只有丞相大人敢说话。有人愤怒地在心中鄙视李斯,想起秦王好男风的说法。
赵陵绾这才抬眸,两人对视一眼,她亦将手中酒樽遥举,淡淡一笑饮下。
“赵国公主即来投降,为何不见表礼?连城池地图都没有,是年少无知还是包藏祸心!”说话的正是上将军王翦。众人讶然,此话已撕破了和谈的气氛,上将军与丞相一个红脸一个白脸,这到底是什么安排?
赵陵绾侧目瞟了他一眼。眼中的不屑就像在说手下败将还敢在我面前放肆么。
百里玉寒邪媚一笑,朗声道:“王翦将军大概邯郸一战后闭门思过所以孤陋寡闻,我赵国所送之礼,可谓无价。”
此人倒比王翦还要放肆。众人未免多看他几眼,却突然领悟到他所说的无价的礼是什么......
传遍咸阳城的那场秋雪的来历,或许是真的......
秦王终于开口,声线冷冽。
“赵国使臣为拜降而来,有何条件。”
没有哪个国家会在一场战争胜利时选择投降。
李斯是笑面虎,拐弯抹角。秦王是高山狼,冷漠直接。既然对手直接,她也只能跟上步调。
“只有一条。”她露出笑容:“在秦国统一天下之后,保我赵国赵氏一族。”
满座哗然。秦王眼前琉藻一动,似乎也格外震惊。
难道,这个传说有鬼谷神术的女子,已经预见了秦国未来统一天下的局面了么......
“可。只需陵绾公主留在我大秦。”
留在大秦么?她早知,没有一个身为上位的男子不对她所学而心动的。
今日应允,来日,江山都要因她血流。
她突然有些眩晕,觉得此刻进退维谷,责任深重。
宦官的声音再次尖锐地响起,扎在她心上......
“秦王令。封赵国陵绾公主为秦国公主,邯郸为其封邑,荣华昌盛,殊宠永享。”大雨下了多日,寒意越发深沉。打落了一地枯叶,厚厚地堆积着随雨水流淌的沟壑形成难以名状的纹路,被俨俨大军的沉重铁甲所践踏碾压,腐朽成灰。
赵王亲自出城迎接秦国来使,奉上赵国城池地图,奉上赵王令箭。
“永安侯客气。”
来使竟是权倾秦国的丞相李斯,年轻俊秀,稍显病弱,倒没有传闻中那么可怕。这是秦王给他的面子,或者说,是给他女儿陵绾的面子。已被封为永安侯的赵王面带微笑,看来公主一行出使十分顺利。
韩国在秦赵交战时不战而降,得到的是灭族的下场。而如今的赵国赵王被封为一等侯,群族得保,享受俸禄和原有的赵国王室资产,这已经是能预见的最好结果。——况且,赵国陵绾公主被封为秦国公主。
她出使前说过:赵陵绾在,父王就在。
只要赵陵绾在,他永安侯就在。咸阳宫
秦王亲赐摘星台予赵陵绾,摘星台本是祁天之所,如今赐予她作为寝殿,恩宠可见一斑。有人揣测秦王爱才,欲将其收为己用以攻克东方诸国。也有人揣测秦王后位空悬,如今是拜倒于赵国公主倾城美貌。
“秦王不好女色不是么。”
赵陵绾与百里玉寒同坐窗前,初入摘星台,二人略略游览了一回,待侍儿侍女归置好一应起居之物方择了宫中一处水榭饮茶。摘星台处于秦王内宫之外,原是祭祀之用,因而有一塔极高,则名摘星塔。外有屋宇建于高台之上,庭内碧水环绕,水榭章台林立,确有谪仙之飘忽,摘星之灵气。只是如此极佳的宫殿,二人也并未喜色。百
里玉寒托腮半晌,便是这么一句。
“咦。你也对这些宫廷密闱感兴趣?”赵陵绾不可思议地看着他。
“感兴趣。”百里玉寒煞有介事地点头,“身在秦国,怎能不对秦王感兴趣呢。”
“你不回赵地?”
“当初既同来,他日也要同归。我要和你一起回赵地。”他勾唇一笑,吐出两个字:“成婚。”
赵陵绾不待回答,外间宦官来报:“赵姬求见公主。”
赵姬?赵陵绾一瞬间想到秦国王太后,然后才恍然想起,那是曹夫人的女儿赵慕琅。
她的妹妹。
“请。”她睫翼微颤。贴身侍候的为霜悄悄示意站在五步开外的侍女进入侍候——公主不喜欢太多侍儿,一向身边只有她为霜一个,这让她倍感恩宠。
身段窈窕的女子远远而来,步伐似乎有些急切,身后跟着四五个宫女亦步亦趋。方进水榭,面容还未看清已跪倒在赵陵绾面前。
“拜见公主姐姐。拜见玉寒表兄。”
赵陵绾错愕地看百里玉寒一眼,心想慕琅称他做表兄那自己和他是什么关系。一边起身上前扶起了赵慕琅。
“自家姐妹不必客气。快快请起。”赵慕琅抬头,一张楚楚动人的脸挂满泪。
“终于得见姐姐,是慕琅失态了。”一边擦拭着泪水,却已喜笑颜开。
“慕琅生母曹夫人是我娘亲的姊妹。”哦,那跟她没什么关系。
赵慕琅听到百里玉寒一个“我”字,微微一愣。不知他是放旷还是与赵陵绾十分亲密。
“妹妹在秦国可好?”
一句话又打翻了泪瓶子,方才坐下的赵慕琅抽噎起来断断续续道来。宦官称她为赵姬,连夫人都不是,大约在秦王后宫中地位不高,她性子懦弱柔和,在秦赵交战时会受后宫女子很多屈辱。况且,她是以赵国公主的身份嫁给秦王的,虽非赵王嫡女,却也屈尊许多。
“如今姐姐在,慕琅不怕再受欺凌。太子哥哥更不会再受欺凌!”赵慕琅有些激动,瞪大了眼,渴求地望着赵陵绾,等她一个回答。
赵陵绾心中一痛。太子嘉,她一母同胞的兄长身为质子在两国交战之时过的想必极其难堪。
“放心。有我在,必定护你和太子哥哥周全。”
百里玉寒身子一颤,深深看她的眸子。
在赵国的时候,她对赵王说:陵绾在,父王就在。
在济水河畔,她对送行的赵国子民说:愿以此身,换我家国百姓安泰。
如今他对赵慕琅说:有我在,必定护你周全。
她再厉害,终究是一个柔弱女子,却背起了这些人的生命和荣华。背的那么多,是不是终有一天会被压倒?
陵绾。公主。
如果可以,我愿意替你背起这一切。
这不公的,命运。
------题外话------
突然想到上一章有个错误,纸是东汉蔡伦发明的,这个时候没有…赶紧改正~另外有好几天没更新了,高考报志愿让我很憔悴什么的,看学校看的头疼。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