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闲话意气事,父女相会斗机锋==
这家大臣不是别人,正是龙图阁大学士李元甫。
殿试那日,李元甫远远地瞧着状元便觉得有些眼熟,却因离得太远一时间看不清楚,也没有往李秋歌身上联想。
待李秋歌入了翰林院,哥哥李舒同却是与她一个衙门为官。李舒同初见状元柳牧芝时,一声妹妹差点喊出口。却因知道状元已娶太师之女而生生忍住。回府后李舒同便将柳牧芝酷似李秋歌一事对李元甫讲了,李元甫这才想起金殿之上状元像谁。父子二人面面相觑,均不知如何是好,一时觉得自家女儿妹子从小就有大才,中了状元也不稀罕,状元定是秋歌;一时觉得状元既娶了太师之女便是个真男子,不会是李秋歌。一时希望状元就是李秋歌,好阖家团聚,一时怕状元是自家女儿,犯下欺君之罪。待后来秋歌成了成宗信宠的大臣,父子二人又怕状元就是李秋歌,和皇帝不清不楚失了闺誉。
李元甫正候缺在家,平日见不到状元,觉得倒还好,李舒同却是日日在翰林院见到柳牧芝,日日琢磨他是不是自家妹妹。父子二人都是优柔寡断的性子,因此犹豫来犹豫去,竟从来没向李秋歌求证过。
李秋歌初到翰林院时还怕见哥哥,待过了段时间发现风平浪静,便自觉扮男子扮得巧妙,竟连亲生哥哥都没有发现。
直至章氏陪同尹氏来到京城,尹氏听说状元酷似女儿,而丈夫儿子竟从未求证过,一时大骂二人优柔寡断。尹氏想出一计,细细吩咐了李氏父子,叫他们约请状元来府饮宴,好趁机试探一番。
李秋歌接到学士府的请帖,想到父亲哥哥的性格,却也不惧,欢欢喜喜地答应了。
翌日来到李府,龙图和侍讲共同迎出府门,亲自将状元请到花厅叙话。三人都在清流衙门供职,因此谈话也只论诗文。李元甫拿出当初教导李秋歌的文章跟状元讨论,暗想,一个人言语表情动作都能骗人,这学问见识却骗不了人。女儿的学问是自己从小教导的,只需对推应答几句就知他是不是自家女儿。
可谈论了半天,李元甫仍觉得云山雾罩不得要领。若说他不是李秋歌,作诗行文的细微之处和女儿一般无二;若说他是李秋歌,文章中的眼界气度却绝非闺阁女子所有,就连他父子二人都远远不及。他二人那曾知晓,李秋歌离家后见识了壮丽风物,又遇到穆振林黄庭生两位贵人提点,胸怀气魄自然远胜李氏父子。
三人谈论了一个时辰,丫鬟来报,说夫人已在凝翠阁摆下酒宴,请老爷少爷和状元公前去用饭。
李氏父子对望一眼,心道:尹氏的计策来了!
于是三人来到凝翠阁。刚刚入阁,李秋歌就是一愣。原来在安南之时,自己的院中也有一处楼阁,是自己平时弹琴下棋、绘画读书之用。而今这凝翠阁的摆设布置竟然和那处一样。
李元甫见她愣住,试探道:
“状元为何面现思乡之情?莫非这凝翠阁有何不妥么?”
李秋歌答道:“龙图见笑了,下官何来思乡之情?不过是见这凝翠阁的布置颇有些闺阁之气,一时迷惑罢了。”
李元甫道:“此处正是依着我女儿的心意布置的。在安南时,我常常在这楼中听我女儿弹琴念诗,娇娇幼(和谐)女依依膝下,正是为人父亲的天伦之乐。如今……唉……”
说罢偷眼去看李秋歌,见她已有几分动容,心道还是夫人计策高超。于是抬手作请,三人入座饮宴。
菜肴下口,李秋歌心中又是一阵酸楚,宴上的道道佳肴竟然都是出自母亲亲手,全是自己爱吃的。自己离家已有一年多了,虽说一路北上银子充裕,未有饥寒,但这家乡滋味却再没尝过。怔忪见,李舒同道:
“席间菜肴均出自我母之手,你看可还入得口。我母亲疼爱妹妹更胜于我,每次我想吃时都要央求了妹妹向母亲去讨。妹妹离家,母亲再未做过,今日竟是借了你的光,又尝到了这些菜。”
若状元不是李秋歌,这一番话便十分不妥,可李舒同见到了秋歌的哀伤模样,和在家时一般无二,心中已然认定了眼前人就是自家妹妹。
李元甫趁热打铁,道:
“还提起你妹妹作甚?她当日去了,全不想父母养育之恩,害你母亲如今仍然卧病在床。天下哪有如此不孝之人!”
李秋歌听说母亲病了,不免惶急,又听父亲口中斥责,更是惭愧。一声“女儿不孝”险险出口。抬头却见墙上不知何时挂了自己离家时的自画像。画中女子一身宫装,抚柳而立,情态娇憨,眉眼间天真无邪,正是自己一年前的模样。
见到画像,李秋歌不由自主站起身来,走到画像面前负手而立,仔仔细细去瞧画中美人,默念自己亲笔题诗。
李元甫见她的情形,以为已有十分把握,她定是自己女儿无疑,于是走到李秋歌背后,唤道:
“秋儿!”
------题外话------
幼(和谐)女也是敏感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