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林如海考虑良久,准备跟林默涵讲明始末。
林如海先走到书房门口,吩咐道:“林义,看好门口,周围十米不准任何人靠近。”说完便将书房的门合上了。
林默涵静静地看着,心中想道:“原来林义管家是爹爹的亲信,平日里老实忠厚,倒是有些深藏不露。”
林如海合上门后,回到椅子上坐下,面色严肃,略带遗憾的对林默涵说道:“本不想这么早告诉你的,爹爹还是希望你无忧无虑地长大,如今看来,早些告诉你,提前准备也是好的。”
林默涵心中想着:“看来老爹终于要开口了,不过最好还是给老爹下点猛料,免得老是把我当成五岁什么都不懂的小娃,那我什么时候能干自己想干的事。”于是嘴角勾起一抹微笑,头微微一歪,对林如海说道:“爹爹要说的是什么事情?可否让海儿先猜猜看?”
林如海微笑道:“好,那你就猜猜看。”
林默涵直身站着,双手背于背后,嘴角噙着一抹笑,慢慢说道:“爹爹要说的是爹爹不仅仅是兰台寺大夫,还暗中为皇上办事,不知默涵说的可对?”
林如海听后一阵大笑,说道:“我儿果然聪明,不知道你又是如何看出的呢?”
林默涵假装骄傲的一抬下巴,说道:“是爹爹小看我哦。爹爹是风流倜傥之人,但若每日常常外出吟诗会友,未免也太流于庸俗,这可不是爹爹的作风,因此爹爹出门定时有其他重要的事。兰台寺大夫是个闲职,自不会耗费爹爹太多精力,爹爹一代青年俊才,十八岁考取探花郎,能力自是不凡的,虽然爹爹无意官场,但却有为民之心,皇上自然不会放置一代良臣。能让爹爹愿意出力的,自然是皇上暗中授命。”
林如海见到儿子如此聪明细心大为高兴,赞扬地看着林默涵道:“我儿说的一点不错。还有什么是你猜到的,都与爹爹说说?”
林默涵接着说道:“我还知道爹爹做事瞒着娘亲,一是不想让娘亲担心,二来,应该是因为贾家吧。”
林如海点点头,神色严肃起来,接着说道:“我儿说的不错,我们林家表面上是四世公侯,五代书香,其实,远不止如此。林家祖上与皇室十分交好,先祖更是祖皇帝的恩师兼智囊,开国祖皇帝曾言:‘朕能得此天下,三分自强不息,三分兄弟同心,四分恩师佐助。’先帝建国后,先祖为免鸟尽弓藏,狐死狗烹,自愿辞官定居姑苏,而祖皇帝深感先祖之恩,便下诏曰:‘林家世受皇恩,封佑亲王,代代承袭,林家应尽力佐助新皇,保全皇室,皇室子孙应与林家世代结好。’先祖无奈,只得接下。自此,林家便在皇帝需要帮助时,暗中辅助新皇稳定皇位,安邦兴国。”
林默涵态度认真的听林如海讲完,心中十分震惊:“原来林家还有这等旧事,不过若是按照《红楼梦》中所写,林如海死后,也是人走茶凉,没有任何追封,林黛玉一个孤女,更没有得到皇家任何帮扶,如此看来,皇家也是靠不住的,万事还是留一手的好。”
想到此处,林默涵眉头一皱,故作不懂道:“如今百姓也算安居乐业,难道还有什么事情威胁到皇位不成?”
林如海点头,继而又说道:“威胁皇位倒是说不上,只不过如今忠义王刘非暗中图谋不轨,近年来频频动作,如不早日除此祸患,来日必定动摇国基。”
林默涵又接着问道:“那当今皇上为什么不下令将其抓起来呢?”
林如海摇摇头,微微一叹道:“当今皇上何尝不想,只因这忠义王先祖刘必追随祖皇帝水赢多年,与祖皇帝情同手足,共同打下大夏王朝,实是大夏建朝的大功臣,开国时水赢为帝,刘必封王,亦是代代相袭。而今经历几代之后,刘氏人心不古,与皇家感情越来越淡,便开始有了不臣之心。且历经百年,忠义王实力也逐渐壮大。皇帝也暗暗将忠义王视为隐患,只是苦于没有重大证据证明其谋权篡国,便不能将其定罪罢了。”
说完这些话,林如海心中也暗暗一惊:“是啊,这皇帝今日将忠义王视为眼中钉,信任我林家,如果有一天,忠义王这颗眼中钉没有了,是不是皇帝一样将我林家视为隐患呢?毕竟皇家生性凉薄,不念旧情,否则先祖就不会辞官归隐了,更何况,没有老虎喜欢一只狮子潜伏在身边,就算这只狮子没有称王之心。”想到此处,不禁惊出一身冷汗。
也因此,林如海在以后暗中培养林家势力,留好退路。这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