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就到了拉萨。给艾清又一次心灵震撼的是拉萨天的蓝,拉萨河的蓝。艾清问自己的眼睛可曾见过这样的蓝吗?和东极的海蓝,和普达措的湖蓝相比呢?眼睛说它们从未见过这样的蓝——清净的幽蓝,肃穆的幽蓝,因为在拉萨这块佛地刹土上,艾清的心早已经给这片幽蓝着上了超尘脱俗的圣洁之色,这蓝也就成了独一无二的神圣的拉萨蓝。
几年前艾清和钰就想来拉萨,那时她们有人生和情感困惑来求佛指点迷津;而今天,艾清笑望着正紧紧牵着自己手、温柔冲着自己笑的甘远,似乎那些疑惑已经被解,现在的她只需要用心来感受这方净土的神圣、布达拉宫的庄严、转经路上的身影、还有磕长头的朝拜者们发自心底汇于眼眸的那份无限的虔诚和荣耀。
其他同伴也有同感,于是他们果断放弃拟好的行程单,就让脚随心随意而转吧。不过,第一天时艾清、欣欣都有点高反。欣欣更严重些,吐了几次;艾清头晕乏力,这才知道高估了自己,后悔应该提前吃点药来预防的。好在她俩都有人时时悉心照顾,多喝了几杯葡萄糖兑温水并暖暖睡了一觉后,第二天中午两人便又精神抖擞了起来。
著名的色拉寺辩经当然要去聆听感受。他们来到铺满碎石,洒满阳光的辩经小院。都说藏民同胞个个能歌善舞,你不亲眼瞧瞧,你就感受不到夯土劳作的姑娘们那悠长入天际的清亮歌声,那摆动似灵舞的健美躯体,你也感受不到辩经时红袍喇嘛们诵经一样的悠扬语调和凌波微步般的舞美动作——属于僧人们的“载歌载舞”。艾清只见提问者时而抬臂击掌,时而舞动佛珠,时而双目炯炯,时而表情凝结,时而步步为营,时而贴脸紧逼;应答者有的气定神闲,有的挠头思索,有的五官紧锁,有的专注聆听,还有的似乎在侧身歪头认输……
艾清还看到一个走神的,好像在盯着自己看,不由得冲他笑笑,谁知人家全无反应,艾清这才知道是自己自作多情了:人家那是放空神游的状态,此时他的心已经和经书教义合二为一了!甘远顺着艾清的目光望过去,也忍俊不禁,扭头和艾清相视一笑,打趣说艾清真是“魅力无边”。
从色拉寺出来,他们随着人群上到药王山瞻仰黄昏中的布达拉宫。艾清觉得这样甚好,心目中神圣的殿堂,当然应该先远远地敬畏,明天再近身去朝拜去感受。观景台人虽多,艾清却不在意,因为真正的布达拉宫已经展现在她眼前:布达拉缘红山而上,拔地参天,巍峨耸峙,壮丽神圣;东西白宫簇拥着红宫,宫宇叠彻,迂回曲折,庄严肃穆;金顶辉映着夕阳,闪耀着圣洁之光;蜿蜒而上的石阶承载着多少朝拜者“求解脱得圆满”的身影和寄托——圣洁的白,肃穆的红,厚重的金,头顶上还有拉萨的幽蓝,这就是布达拉。
第二天大早,艾清他们顺着转经的人群涌入大昭寺,说“涌”真是恰如其分,因为前来转经朝拜的藏民比肩接踵。他们不知不觉中也融入了转经的队伍,话都没空说。只是看,看着那些一直不停转啊转的亮闪闪的转经筒;只是感受,感受着那些红脸上的虔诚和他们心底的信仰。艾清看过一些书,知道大昭寺内转经叫囊廓。她又想到了孜廓,那是绕着红山上的布达拉宫转经,那条悠长的转经道上又该留下多少身影和故事。
来到了金顶平台,艾清往下看:广场上磕长头的人群密密麻麻,有老者,也有小孩,有藏民,也有汉人,有年轻的女人,也有壮实的汉子,一样的动作,一样的眼神;她能感受到他们脸上、心底升起的那种让人动容、让人心颤的虔诚、荣耀、幸福和满足。
艾清极目远眺,仿佛能看到那些正从家门口出发,三步一磕头,风餐露宿、翻山越河前来朝拜布达拉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她在心里感叹:这就是信仰,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吧!
艾清对甘远说:她以前有个来自印度的客户朋友,他问艾清信仰什么宗教;艾清是无教派人士,于是如实回答;那个印度人十分不解,说他无法想象没有信仰的life;艾清当时也理解不了这个印度人的大惊小怪,于是学《GoneWithTheWind》里Rhett玩世不恭地笑着说“Ibelieveinmyself”;那个朋友瞪大眼张大嘴,仿佛被眼前这个目空一切的自大狂吓着了。
那一幕,艾清以前理解不了。现在呢?艾清能理解眼前这一幕吗?艾清还是不懂,甘远也不懂,因为他们都没有一个刻到骨子里、融到血液里的信仰,能虔诚笃定到让他们放弃一切去追求去坚守。所以他们对眼前的朝拜者深深地报以尊重投以敬意。
其实艾清一直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她稍微懂一点的是布达拉宫里的仓央嘉措,那个为自己的玛吉阿米宁愿脱下活佛袈裟做个有情人的仓央嘉措。艾清他们终于拾级而上,走进了神秘的布达拉宫。他们跟着讲解员阅读了一本巨大的佛教经书,游历了一段伟大的人文历史,借助的是那一幅幅精美的壁画,那一道道幽深的回廊,那一个个庄严的殿堂,那一尊尊神圣的佛像,那一座座肃穆的灵塔,还有一排排幽幽的酥油灯和一朵朵美丽的酥油花……
艾清用心读着一个又一个历史故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带着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五世达—赖喇嘛觐见顺治帝,五世达—赖喇嘛红山上修建布达拉宫,还有那唯一没有灵塔的仓央嘉措——
艾清站在仓央嘉措的宝座前,她的心走丢了。刚上大学的时候,她第一次听到仓央嘉措这个名字,第一次读他那些深情细腻的美诗。她曾一厢情愿地相信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这位生性自由的活佛和自己的玛吉阿米一见钟情后,从此“白日布达拉宫为王,夜晚拉萨城里最美情郎”,然而只是一出“他弃佛成全爱,她弃他成全他”的悲剧,最后两人相继沉入冰冷美丽的青海湖底。
现在艾清长大了,早就不想这些了,然而,此刻,站在这里,艾清知道自己骨子里还是渴望那个“专为她而生,她又为之而活”的他,她还是渴盼刻骨铭心的爱。想到这里,艾清的目光不禁落到甘远的脸上,会是他吗?艾清不知道,她怔怔地望着他的脸他的眼,却看不到他的心,看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你那样看着我干什么?”甘远打断她的思绪,她回过神来,嘴巴努向仓央嘉措佛像,笑笑,幽幽地说:“你和他——一点都不像。”
“做什么梦!你又不是十八岁——走吧。”他拉着她的手跟上队伍。
布达拉宫出来后,艾清问大家感受如何。斌斌说,他是俗世之人,只能感受那种气氛,也算长长见识,好歹来过布达拉宫啊。大家都笑。欣欣笑着说:“我曾看过布达拉宫的纪录片,里面有句谚语,印象深刻,大概是说‘诵经的大堂虽没有烦恼,但坐得膝盖疼;世俗的日子虽没有快乐,但玩得很开心’。我们都是世俗之人,过世俗日子吧——走,找地方吃饭去。”
艾清笑着对甘远说:“这个女孩子,几天前还在丽江孤坐疗情伤,现在,换了一个人似的。人,最难懂了——”又转向甘远的眼睛——“你也难懂!”又问甘远什么感受,甘远立即皱眉说:“我被你傻看着,心里发毛,没有其它感受!”艾清嘟嘟嘴。
晚上,艾清坐在床上写写画画。这是她一个好习惯,每天都会留出点时间,记录下当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此时她的思绪又飘回到布达拉宫里,情不自禁又默写了一遍那首深情款款的诗: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
甘远看艾清又在发呆,问她怎么了。艾清依然迷失在自己的思绪里,突然痴痴地问:“甘远,你相信这世上有个专为你而生你又为她而活的人吗?”话一出口,艾清就清醒了,有点后悔这一问,虽然她内心里真想知道他的答案,但是现在,她似乎不该问这个自寻烦恼的问题。
然而,已经迟了,甘远的心里一下子掠过林佳的影子,他赶紧把这个影子又藏进黑屋里,只是支吾着说:“也许吧。”自知这个回答不够,又走过来抚摸着艾清的长发说:“你的脑袋里都在想些什么?我们现在不是很好吗?——明天去哪里玩?”艾清对着空气空空地笑,说拉萨河边,大昭寺外,随便逛逛吧。
艾清的心有点动摇了,迷失了:她当然放不下甘远,可她也不愿自欺欺人,特别是走出布达拉宫后,她更坚定自己想要的,她依然要轰轰烈烈刻骨铭心,要只属于她的那个对的他,如果甘远真的给不了,那她——她相信自己现在仍有勇气也有能力收拾身心全身而退。
甘远心里那个结那根刺依然在,他不愿任何人去触碰,只要不碰什么都好,可艾清,偶尔有意无意地出其不意袭击一下,让他也有点迷失了:对于能否放下,也许自己还是有点乐观了;尽力而为吧,自己答应过艾清的。
------题外话------
这章题外话较多,却又舍不得删,就当感受一下拉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