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请跳转新地址 m.158xs.com

自1370年以后,明太祖陆续分封他九个年长的儿子,把他们分封在西北边境和长江中部,王位世袭;这些藩王都是用来抗击蒙古侵扰和镇压叛乱的支柱,藩王们都享有巨额年俸和广泛的特权;如今,朱元璋的二子、三子均已故去,就属朱棣最为年长,势力最为庞大。再加上他不仅精通武艺,而且在学习儒家经典和文学方面也是出色当行的。

他,早已成为朝廷的心头大患,成为朱允炆心中的一颗毒瘤。

作为君王若失去天下,便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只是,这颗毒瘤,已经长得太大,扎根太深,要除去,谈何容易。

乾清宫。

齐泰、黄子澄、方孝孺正和朱允炆密议削藩之事。

“皇上,自我们削去周王贬为庶人后,其余众藩王也无任何举措,对朝廷的命令自是服从。微臣认为只需减少他们的政治和军事大权,实在不宜完全废藩。”说话的正是方孝孺。

“皇上!”翰林学士黄子澄站出,已近五十的他双目有神,话语铿锵有力,“汉代七国叛乱反对汉景帝的故事,犹如警钟敲醒后人,此事皇上万万不可大意!”

“皇上,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方孝孺抱拳相劝,“先皇曾在祖训录里对藩王继承定下了重要规矩,对后嗣下了严厉的警告,禁止对祖训进行一丝一毫的改变,皇上若要进行削藩,便已经与其背道而驰了,还请皇上三思。”

“皇上。”齐泰站了出来,淡淡道,“治理国家怎可以读书人思想全文搬动。此举出自皇上圣裁,任何人都不得违抗。”他的声音虽然平静,但极具杀伤力,“皇上千万不可有妇人之仁。这些拥兵自重的藩王向来跋扈,他们拥有的潜在危险性不可小视。臣认为必当采取彻底废除藩封诸王国。”

“若皇上此举,必定引来众藩王岌岌自危,怕是会引来不必要的战事啊~”方孝孺仍然不放弃,继续劝阻。

“所以,皇上,”齐泰自然地接过话,脸上露出一个胸有成竹的微笑,“削藩之举,不可再拖。而且必一举歼灭,不给任何机会。”

“皇上刚登基不足一年,若上位就手足相残。百姓会如何评论,后人当怎样流传?!”方孝孺再上前一步,提高音量,“千古骂名皇上可背不得啊~”

“放肆!”朱允炆终于说话了,他一拍龙椅,站起身。

“皇上~”看到龙颜大怒,他们三人纷纷下跪。

朱允炆走到方孝孺面前,片刻后才缓缓道,“爱卿怕是严重了。”他双手背在身后,看着身下的方孝孺,补充道,“李世民弑父夺位,不也留个美名吗,为何到朕这,削几个区区藩王就遗臭万年了。”

“……”方孝孺感觉到头顶那个冷冽的目光,连连点头,“是,皇上教训的是。是卑职小题大做。还请皇上恕罪。”

“朕觉得,爱卿还是比较适合呆在府上授教。”朱允炆转身,“方爱卿门生众多,朕这里的事务以后便不用劳烦。下去吧。”他虽然词语用得妥当,也留足了面子给他这个老师。可话语却又冰冷至极,让人浑身不适。

“……”方孝孺愣了一会儿,“谢皇上,卑职告退。”说罢,起身。悄然地退下了。

黄子澄和齐泰虽然小胜一局,却也不敢开口继续说话,静静地等待着朱允炆下文。

“朕今日疲了,改日再议吧。”

“是!”二人相互递了眼色,便迅速退下了。

“朱——”朱允炆垂头沉思,脑海里掠过一个人影,“棣——”

XOXO

北平,燕王府。后花园中朱棣正和道衍下棋。

“阿嚏——”一阵微风吹过,朱棣打了个喷嚏。

“日子逐渐凉了,王爷还得注意身体啊。”道衍手中执着白棋,这一步迟迟都没能落下。

他本名姚广孝,出家为僧,法名道衍。刚过六旬的他头发、胡须都已全白,但脸上却神采奕奕,双目有神,说起话来也浑厚有力,一看便觉深不可测。

“这步棋为何迟迟不肯下?”朱棣抬眼,看着他,眸中闪着精光。

已过而立之年的朱棣显得更加威猛,长相刚硬,身材高大,颇具王者之风。老谋深算的道衍在他面前竟显得像一个小孩。

“王爷,这步棋可是关键。若下错便全盘皆输。”他也看着朱棣,眼里掠过狡黠的光芒。随着轻轻地落棋声,白棋放下,他的唇角上扬,看着朱棣的举动。

“你这是为难本王。”他收回笑容,“恩?”

“王爷,属下不敢。”道衍指了指棋盘中间的位置,“请王爷仔细看,这步棋虽然险,却是步险中求胜之举。”

“哼~”朱棣笑笑,不置可否,片刻后黑棋落下,“本王若是这样,你又能如何?”

“呵呵~”道衍摸了摸胡须,开始深思起来。

这局棋从清晨下至晌午,二人似乎是头一回如此认真,下棋间也没有了任何交谈,所有交流全在棋局之中。你追我赶,你堵我绕,道衍额头已渗出丝丝汗水,终于——

“王爷。”道衍放下棋子,跪在地。

“怎么了?你还没输,为何不继续啊?”朱棣疑惑。

“请王爷仔细看棋盘,上面的棋子已全归王爷所有。”道衍磕头,无比恭敬。

“是吗?”朱棣方才从棋局中脱离而出,刚转眼看向棋局便愣住——白棋已被摆成了两个大字“万岁。”朱棣皱眉,看着跪在地上的道衍,“你好大的胆子。”

“王爷,”道衍双手抱拳,抬头看着朱棣,笃定道,“只有王爷,才是实至名归的君主,只有王爷才能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王爷……”

“本王不是说这个。”朱棣冷冷打断了他。

“这——”道衍再次低头,手心汗水直冒。自来到北平,效忠燕王后他就不断怂恿朱棣造反,而朱棣一直以来对此都是不置可否。他知道,朱棣虽有这个野心,但没有胆子做这个反贼,更加没有胆量遗臭万年。

“本王是说这盘棋局。”朱棣站起身,俯视着棋盘,片刻后又看着跪在地上的道衍……他精天文,懂地理。又通阴阳之术。就连这盘棋,不仅没让自己输,也没让自己赢,还处心积虑地博他高兴。这等才能,真是让人生畏。

“如今皇上削去周王,贬为庶人,你有何看法。”朱棣话锋一转,问道。

“皇上的心思很明显,他要废去所有藩王,独揽大权。”道衍兴致来了,他抬头,双眸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朝廷最终的敌人必定是王爷。如今已迫在眉睫,王爷不得不动了。”

“动?”朱棣笑笑,“不论朝廷下达任何旨意,那都是圣裁,作为臣子理应顺从。”朱棣蹲下身,与他平视,眼眸中的神色难以捉摸,“若本王因自己的利益而反抗,这是不得人心的。”

“……!”道衍一愣。

朱棣这句话含义相当深刻,他听懂了。但随后他的脸上却露出了一个欣慰的笑容——朱棣不愧是他所选择的一个明主。

一直未动的原因既是承担不住乱臣贼子的骂名,更是没有天时地利人和。他,一直在等待机会。就算他一直想反,但若不得人心,又有谁愿意在太平的世道中与他一起做个反贼?

要夺得江山必须领导千军万马,必须深得人心,让大家都与他坐在同一艘船上,风雨同舟。

而要反的理由必须有。

道衍眸光一闪,嘴角的笑容加深,“先皇当国时,恐权臣篡权,规定藩王有移文朝廷夺取奸臣和清兵清君侧的权利,先皇在祖训中说过……”

朱棣起身,接过他的话,“朝元正臣,内有奸道,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转身,看着蔚蓝的苍穹,太阳的金光照耀在他的身上,让他仿若天神。嘴角弧度加大,眼中的神色越发深远,他悠悠呢喃,“如今齐泰、黄子澄教唆皇上,任手足相残,实在不可容忍。”侧头,看着道衍。

“王爷英明神武,属下佩服之至!”

“哈哈~”朱棣仰头大笑,整个苍穹似乎都可以被他吞噬,“知我者,非你莫属。”

如今正是洪武三十一年,十月。朱元璋尸骨未寒,叔侄二人已经各自为自己的权利开始争夺,密谋。虽然清君侧的旗帜还未举起,但朱棣正在暗中囤积兵力,只等时机成熟之时。

友链:小7看书

  1. 上一章
  2. 目录
  3.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