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黛玉发现街上多了很多难民,仔细打听了原是山东,河南逃荒来的。因当地淫雨潦弥,五谷绝收百姓无以为活,携幼扶老乞讨至京以求活命。来‘乐生堂’看病的难民也越来越多,这日黛玉刚给一个难民送了药。却见一人蓬头垢面,破衣遮体一头冲栽进来。也顾不得许多,爬起直喊救命。紫鹃过来扶起那人,又让人端来水道:“有事慢慢说,先喝口水吧!”
那人接过水一饮而尽道:“小的叫李红喜,是山东农民。今年重灾颗粒无收。为求活命一家逃难到京,在城南的以破庙安身。我们这些难民白天出去讨饭,晚间回破庙安歇。前两日病了几人,大伙没当回事,谁知昨儿竟都死了。今天又倒下三十多人,眼看着又要不行了。我受众人之托来城里请大夫,他们看我这个样子,当时就把我哄了出来。经一位好心的大嫂指点,让我来了这里找林大夫,哪位是林大夫,求你救命啊!”
黛玉听了心下着急,忙唤紫鹃和伙计风儿准备,又差人去告诉林元在家等自己的消息。让李红喜带路,坐了车直奔城南破庙。
来到破庙前,见这庙四壁坍塌庙门朽烂。黛玉等随李红喜进到院里,院中或躺或坐有几百号人,且臭气难闻。李红喜领黛玉走进破烂不堪的大殿,只见地上有三四十人倒在那里。黛玉蹲下给病者依次把脉,有观察了各种状况,知是发了疫情,不敢怠慢,取出纸笔开了药方和所需物品,交于风儿道:“这些药咱们铺子不够,可到别家采买。再就是,让我大哥买些米面一块运来。你且记住,到家后熬了药赶着喝些,让店里的伙计和我哥哥们的家人都传着喝了。这病是传染的,快去快回,我等着药呢!”
风儿忙答应了,坐车回城办事。黛玉和紫鹃先用带来的药给严重的病患医治。三四个时辰后,风儿、林元和雪雁带着二十多辆大车到了破庙。此时,黛玉正发动没有染病身体强壮些男人正处理尸体,见林元来了,又让大伙架火熬药煮粥。
一直忙到三更天才消停些,林元对黛玉道:“今日的米不多了,现粮店的掌柜见这几日灾民多了,粮价疯涨不说还不多卖,我还得回去张罗。只是靠我们自己,就太势单力薄了。现林方得到消息,已经去联系官府以求赈灾,只这病情怎样?”
黛玉叹道:“此乃疫情,虽发病快,因发现得早得以及时救治,还能控制。只不要传出这院子就好办,可怎么着也得七八日才的好,所以我先不能回去。不过没有粮食,这几百号人可怎么好?”
林元道:“妹妹别急,粮食我去想办法。只是这病传染,妹妹可要当心啊!”
黛玉道:“哥哥放心,我无碍的,我已喝了防药。哥哥回去定要检查每个人都喝到。”林元应了自去。
黛玉一夜未睡,不时有人发病,直到第二天天亮才稳住些。时至晌午林元也没来,黛玉知道粮食难筹。又看众人无精打采的坐在那里,黛玉心想:“腹内无食,内心焦苦,这样对病不利。”黛玉想了一下道:“大家坐着也无趣,可愿听个笑话?”
李红喜也知黛玉是想替大家提神,带头道:“林先生,如有好笑的就说一个,大家说是不是啊?”
众难民一时兴起都道:“是啊!吃不上饭,笑一笑也好啊!”众人都往黛玉身边移了移。
黛玉笑着坐在院子的台阶上道:“古时候有个县官没学问,闹出许多笑话。一天郁上东,兖卞丢,戎得釜三人因为买卖上的一些纠纷来县衙打官司。县官翻了翻状纸说:‘都上来。’三人一听便一起拥上,县官一见心里骂道:‘糊涂东西!’接着又叫道:‘滚下去。’三人又慌忙退下去。这县官发怒了大声喝道:‘大胆刁民!你们有意嬉闹公堂,各打五十大板。’三人一听慌了,连忙上来苦苦哀求说:‘不是大老爷叫我们都上来,滚下去的吗?我们怎敢戏弄您呢?’县官说:‘我是叫你们的名字。’三人同道:‘可您叫的不是我们的名字呀!’县官一怔,指着其中的一个问:‘你叫什么名字?’‘禀老爷,我叫郁上东。’县官再看状纸,才发现把‘郁上东’认成‘都上来’了。他又问另一个,才知道把‘滚卞丢’认成了‘滚下去’。县官赶紧问第三人:‘你叫什么?’‘回老爷,我叫戎得釜。’县官一听说道:‘要不是我及时问你,差点就管你叫‘我的爹’了!”
黛玉话音刚落,众人已笑成一片,有些妇人笑得直抹眼泪,这心中的闷气也消失了许多。紫鹃和雪雁也在黛玉身后捂嘴笑了半日。
黛玉在讲笑话时,大家都在聚神凝听。却没见来了一群官兵,为首之人头戴净白簪樱银翅王帽,身着江牙海水五爪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鞓带。面如美玉,目似明星,手执马鞭。原这群人已到了一会儿了,刚到时侍卫官就要喊报,被为首之人挡住。听黛玉说玩笑话,为首之人的眼里也充满了笑意,他已认出黛玉,正是那天在路上救过皇上,元妃和自己的那名大夫。
等大家笑完,侍卫官才喊道:“北静王爷驾到。”众人一听都怔在哪里,好半天才回过神来,齐跪下叩头。
黛玉缓缓站起来,瞧着北静王只觉面善,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只问道:“不知王爷来这贫民聚积的地方有何贵干?”
侍卫官一听喝道:“大胆刁民,见到王爷还不下跪,找死!”说话举起马鞭就要打。
北静王忙喝住,对黛玉道:“昨晚得报有难民染疾,小王下了早朝,就赶过来探视情况,竟不知先生早到。”
黛玉还想说点什么,就听身后有人喊道:“林大夫,不好了。小三子和五妹病发了。”黛玉一听也顾不得北静王了,和紫鹃雪雁一起奔进殿里。
北静王把马鞭递于侍卫官道:“等着。”随后也进了大殿。
紫鹃和雪雁去看五妹,黛玉边看小三子边对紫鹃道:“你去端两碗药来,你和雪雁给五妹喂下,拿酒把腋下搓热了。”紫鹃端来药递给黛玉一碗,一碗端去喂五妹。
黛玉接过药,用汤匙喂小三子,可怎么也喂不进去。抬头看了一眼北静王道:“你这王爷的架子端这么久,也该放下歇歇了。如若真心想帮这些人,就过来搭把手。”
水溶听了急忙过来,看着病人也不知从何处下手。
黛玉道:“给你酒,用它搓这孩子的腋下,快点。”水溶挽起袖口,给小三子解开衣服搓腋下。
黛玉见喂不进药,想了一下。自己含了口药,掰开小三子的嘴口对口,把药送入小三子的口中。水溶见黛玉如此行动,心中大动。心里想道:“这是怎样的人,为救他人性命自己竟不管不顾了。是了,所有人在他面前没有贵贱,他只在意那鲜活的生命。上天怜我,每日见我看到的都是争权夺利的人,心下烦闷,让我遇到他这样的人。只是,我有何德能认识他这样干净的人。”
众人更是为黛玉的举动感动不已,更有妇人们已经在擦眼抹泪地哭了。
黛玉却心无旁骛,直到看小三子安稳了,才安下心来。此时,黛玉看看水溶,亲自用干净碗装了药,端在水溶面前道:“王爷将这药喝下以防染病。”水溶接过一口喝干,黛玉接道:“王爷有此举动,可见是心里装有百姓的,我替这些难民谢过王爷。现小民有一事相求,不知王爷可应否?”
水溶忙道:“先生请讲,水溶定竭尽全力。”
黛玉和水溶边走边说道:“昨日我哥哥为难民收集粮食,那些粮店不但抬高粮价,而且拒不出售。二哥也奔走官府,想来一时也难周全。我们都是平民百姓,眼见难民们饥病缠身,也无能为力。王爷如能协调此事,才是这些百姓之福份。”说完从袖中拿出一张药方接道:“这是防疫病的药方,听哥哥讲,京城四边灾民很多。王爷可多熬汤药发放,以免再有疫病传播。再就是竟快给灾民发放安家费,使其百姓能回归家乡,重建家园,以显当今圣德。”
水溶一听道:“先生此言甚是,水溶不敢耽搁,这就回城办理,请先生静候佳音。”说完便回京城了。
水溶走了两三个时辰,林元才把凑的不多的粮食送到,难民们欢呼雀跃,生火煮粥分吃了。只这一顿就把林元送来的这些粮食用完了,黛玉无奈,只得等北静王的消息。
前半夜还好,后半夜又有人发病,黛玉又忙了会子才稳下。雪雁见黛玉已有两天两夜没合眼了便道:“先生,还是睡会子去吧!自己累垮了,还怎样救人,我在这里看着,有事再喊你们。”
黛玉点点头,巡视一番见无大碍,和紫鹃出了庙门来到一棵树下的大石头上坐了,紫鹃让黛玉上车睡会儿,黛玉摇摇头道:“罢了,在这歇会儿吧!心里有事哪里睡得着?等这些难民们都妥当了,再去睡安稳觉吧!”说完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
紫鹃问道:“姑娘,今儿见你用口喂小三子药,你就不怕脏和染上病吗?”
黛玉道:“外表脏怕什么?人最怕的是心脏了。心若脏了,就是外表洗的在光亮,穿的是锦衣玉袍,也入不得我眼。那些朱门大宅的人,是不如这些平头百姓洁净的。在园子时,我做的诗里有两句‘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那时的我怎知贫民百姓的苦,现在来到这市井半年多,才真正明白两个道理。古诗中曾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真是说的一点都不假。”
紫鹃问道:“姑娘所说话的我听不懂,姑娘可否说的直白些?”
黛玉笑道:“一是朱门大宅里,吃穿用度虽精致,说的话也精致,可心却未必干净。平民百姓虽吃的是粗茶淡饭,说出的话也粗俗,可心未必不干净。再有就是……”紫鹃听黛玉这么说点点头。
黛玉和紫鹃在这里说话,却不知让水溶在树后听了个仔细。
原来水溶回京后一刻不敢迟缓,进宫禀告了皇上。皇上下旨召集各处官员,先开粮仓赈济灾民,一切由水溶亲自督办。各官员不敢怠慢,积极办理。水溶在北王府等侯消息,各官员办妥事后,到北王府一一回报完,水溶才安下心来。可他又挂着黛玉怕他等急了,自己换上便装只带了一名护卫骑马来破庙看望他们。快到破庙时,怕马蹄声惊了众人,下马后把马交于护卫,徒步走来。刚到门前,见黛玉和紫鹃在说话,不好打扰就住了脚。听得紫鹃叫黛玉‘姑娘’时,不由大惊。心想:“原来这林遥是位女子,难怪看上去有些娇柔了,真乃奇女子也。她心怀阳光,纯真洁净,为救难民不顾自身,实让人心动。自己身为王爷,见到的公主,郡主,侯门千金。不是争权夺利,就是贪慕容华富贵。那些俗脂庸粉,怎能比眼前女子。虽然她容貌平凡,说不得还有些丑,可举手抬足之间都充满了智慧灵气。尤其那颗晶莹剔透不染尘的心,真是世间少有,真是庆幸自己能结识这样的红颜知己。”水溶想到‘知己’二字,心不由狂跳不止,脸也发烧,直到雪雁喊黛玉进了庙,水溶才回过神来。
次日,官府在京城四边设了粥场,又熬了药汁让难民领着喝了。五日后疫情好转,又过了几日,朝廷拨下救灾款。遂让灾民们领路费及安家费,遣送回乡。破庙的难民感激黛玉大恩,对黛玉和水溶拜了又拜之后,携子扶老各回家乡。
那小三子的父母领着孩子跪在黛玉面前道:“要不是先生救他,他的小命也就没了。先生大恩,叫我们如何报得万一。”
黛玉忙掺起他们道:“这话是怎么说的?快点起来吧!以后你们好好的过日子,就是报答我了。”
小三子抱住黛玉的腿道:“叔叔,我回家后一定好好的念书,长大了不求功名,也向叔叔一样做郎中,做个救千万人的郎中。”
黛玉听了,笑道:“好,你可是个有志气的好孩子,叔叔等你长大。”
看着众人对黛玉的不舍,水溶也被感动的留下男儿的眼泪。
本书由潇湘小说原创网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