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闻言,身形未动,手指停在我脸侧,犹觉那指尖冰凉,散发森森寒气。
他语气亦然低沉,头未回,只问:“什么事?”
“这……”那人抬头看了看我,略有些迟疑。我见他一身内卫打扮,却分明目中精光摄灼,显然是宫中太子麾下腹臣。当下也只扭转头去,望着静静湖面,并不多做打量。
太子目光落在我脸上,面无表情:“说吧!”
那人这才上前一步,停在太子身后,压低声音:“刚刚边城急报,昨夜凌晨,乌苏十万大军突然偷袭我塞上边城桐关,至峰火狼烟四起,举国震惊。”
我闻言,心中一跳,眼下朝中正值纷乱,边关竟又在这时候起了战事。当真是天逢凶时,大齐之祸?
太子目露微慑,不过转瞬隐去,他淡然起身,走至湖边站下,半晌才问:“昨夜边关军情如何?”
那内卫语气低凝,略顿一顿,终于道:“敌军来的突然且数量居于我军数倍,边关三万余将士奋起抗敌,终至不敌,桐关失守。最后……剩余不到三千残将,已退守至云水城。”
“是吗?”太子冷冷一笑。
我从侧面望去,只见烈烈艳日下他一口雪齿闪露寒光。随手啪地折断一根柳条,“做为守将,令边关失守,竟还有颜退守他城?秘令下去,将三千残余将士均以军法处置,以慑军威。”
柳条被他随手抛进湖中,柔弱之姿,终不胜万顷碧波吞涌,渐沉入底。
我呆呆望着,和煦微风之下,突然周身寒意突泛。
大战在即,做为太子他竟然滥杀边关守将,他究竟要做什么?
我退后一步惊醒过来,身后禀报之人早已不知何时离去。
身边是太子平稳的呼吸声,我未开口,他却已先语:“成大事者如何能心疼那区区三千将士?朝中局势并非如你所想那般简易。杀其残余,目的不过是敲山震虎,陷其于不备之地。”
我只觉胸口轰乱,虽不知他口中所说“其”是何人,然而毕竟是三千条鲜活的生命,难道真能如他所说这般轻易了事?
当下木然开口,语气不乏讥讽:“殿下只知要成大事,从不会珍惜区区一条人命。殊不知国以民为本,无民何来国?殿下难道真的要寒了这天下所有将士们的心,让万民悲愤,国地丧失吗?”
他闻言,并不语,脸上却挂上笑容:“能像你这般直言,本宫身边如此之人尚已不多,我又如何忍心将你送于他人?”他笑的深晦难测,“只可惜你终是一女子,脑中所想难免太浅显,今日我杀他们,来日这大齐天下,也必是我赋予他们最高的荣誉和奖赏。”
我扭头哂笑:“荣誉与奖赏?人都死去,要这些何用?殿下还不如留着……”话未说完,却觉得下颌上一痛,他已伸手将我下巴紧紧捏住:“今日之事,不再理论,他日你自然知晓。本宫早闻京城郊外流民如注,想来这边关战乱也必是早晚的事。今日果不出我所然,既然如此,你且与我前去议政殿看看朝中情势再做定论吧!”
说罢,他放开我,自顾在前走了。我摸着发红的下巴,脑中更为震惊。
京郊流民,边关战事,难道这一切都早已在他预料之中?当朝天下,当论民生与防守为家国大事,作为当朝太子,他竟能隐然不动声色看这二件大事相继发生,他究竟在等什么?又在暗中筹算什么?
太子回头,见我尚愣在原地。只嘻嘻一笑,恢复顽皮痴笑之状,懒懒喊道:“还不过来陪着本宫?”
我压住心头剧震,慢步上前去,被他一手牵住便快步往前走去。
那袖下指端传递过来的凉意,仿如一条蛰居洞中窥视一切,只待时机便要伏击而出的毒蛇,让人不寒而栗。
议政殿在尚书房偏侧,此时门外内卫森严,不少内监都侍候在廊下,想来是殿中此时正在商议大事。
太子拖着我一路走来,路遇太监宫女无不下跪行礼,只有他视若无睹,大摇大摆走过。还不时指着树上飞鸟和水中游鱼对我欢呼,那模样,早已将痴傻之样演得入木三分。惹得身后的太监和宫女们都偷偷捂嘴取笑,他也目不斜视。
来到议政殿前,他更是骄横跋扈,一手拉我一手推门,抬脚便要往里闯去。
门边二个内侍满脸为难,刚伸手要拦住他,已被太子一掌甩了过去,口中骂道:“你敢拦我?”那内侍苦不敢言,太子已经拉着我冲进殿中。
殿内皇上居坐案后,下面二侧分别坐着一众朝中大臣。个个脸色凝重,正在激烈商议什么正事情,见我们突然闯进来,都吃了一惊。
我还未反应过来,下面右侧当首一人已经赫然站起,手指着我,口中怒喝道:“大胆奴才,竟敢擅闯议政殿,来人,还不打了出去!”
我暗暗叫苦,太子却哼地一声将身子一扭,看了看门边二个正要上前的侍卫:“谁敢!”接着一把拉着我蹭到皇上身边,口中娇嗔:“母皇,皇儿是听说边关起了战事,特地来向母皇学习议政之道,这有什么不对吗?”言语之中,委屈尽现,让人怎能狠心怪责一个热心的孩子?
皇帝阿姨本来满脸严肃,一听此话,脸上也带上苦笑,拍了拍太子的肩道:“皇儿无错,只是今日之事你尚不能明辨,如何参议,还是先回东宫歇息去吧!”
“不嘛,”太子一手抓住皇帝阿姨,玩起了撒娇本事,回身对着我,“母皇赐于皇儿的这一侍读聪明过人,皇儿近日读书写字都是他教习,皇儿觉得很好玩,也懂了许多,所以今日才特地将他一起带过来,母皇你就让我们也坐下吧,我保证不乱讲话好不好?”
此言一出,饶是皇帝再不愿意也不忍拒绝,正在沉吟间,下面却有一人站起,对皇帝恭声道:“陛下,太子既有学而议政之心,陛下怎可推阻?臣等都以太子有参习朝政之心而欣慰,愿陛上准许了吧!”
我抬头一看,只见是一位年约六旬的老者。面红须白,体形微呈富态,精神却相当矍铄。
他言一出,下面一众人都跟着附和:“是啊,陛下,您就准了吧!”
皇帝阿姨见此,也不再多话,只道:“靠山王如此以为,朕深感欣慰,以此,太子就旁听吧!”
靠山王?我听在耳里,悄悄望去,原来这一枯稿老头竟然是当朝靠山王?太子所说的老狐狸,难道是他?疑惑之间,低目看了一眼端坐的太子,他也正向我望来,看似嬉皮无害,眸子深处却有示意得慑之色。
我暗中观察那靠山王,只见其看似年迈,却自有一股老成持重之气,端座在左侧为首,一直做微闭目端养状,面色却凝重有余。
许久未见的戚云英的身影也在其列,他依然是一身整洁朝服,端坐在靠山王之后,目光垂地,似在重重思虑心事。感觉到我的目光,陡然抬头,我避之不及,与之撞了个正着,赶紧别过脸去。
太子在袖下狠狠捏了下我的手背,我疼的一吸气,却不敢做出任何反应。眼角余光瞅到他眼中促狭的快意,心头恨恨无语。
正在想着,却听见有人站出来朗声说道:“陛下,乌苏狗贼本诚守与我朝和平相安,如今却大举进犯,干出这等不诚不义之事,微臣愿自请圣命,披甲还鞍,亲自领兵前去征讨!”
说话的正是刚刚进门时怒骂我的那人。我见他身材魁梧,一脸络腮胡子,只是此时已尽见花白,说话虽依然声如洪钟,却掩饰不住垂垂老态,想来是位退朝老将。
果然,他一语既出,下面众臣便议论纷纷,更多的人则悄悄抚须馈叹。
老将四下环视一眼,面上暴怒,气冲冲喝道:“你们都以为我老了,可我自认还能纵马挽缰,杀几个乌苏狗贼也不在话下。眼下朝中战乱四起,我等身为将者,岂能坐视不理?”
“尚老将军。”座上皇帝开了口,声音缓和,她望一望台下一腔赤诚的老将,“将军忠赤之心,朕及满文武皆知,只是此次乌苏前来有十万大军压境,非同小可,将军还是要稍安勿躁才是。”
“老臣我等都自知尚老将军为国之忠心,只是眼下敌势未明,来势汹汹,将军久年不曾出征,与老臣一样在家中颐养天年,此时冒然出征万万不可。”与其对座的靠山王此时也发了话。
一语完毕,众人纷纷点头出言劝阻,那尚老将军愤然气馁下来。
面上青白交加,手在中空中举了举,最终无可奈何地放下,狠狠一回身到椅前坐下。
座下众人皆嗡嗡而语,却始终不见一人主动出来请命,尚老将军左右瞧看,不禁摇头面露鄙薄之色。
我此时也正悄悄望他,他目光如刀,倏然一转,看到太子身边站立的我。冷冷从我与太子相拉在一起的手上扫过,脸上更怒,当下便又跳起来喝骂出口:“朝中议政重地,他人怎还能逗留于此?”
一时之间,众人皆扭头向我脸上看来,道道各怀其义的目光,扎在脸上,犹如万刺针芒。
本书由潇湘小说原创网首发,请勿转载!